对于一些公益组织的捐赠活动,慢慢有些反感,尤其是捐衣服,如果是捐书本或物品,这些是可以出于循环利用的角度,但如果是衣服,那我觉得这是不太人道的,对于他人起码的尊重也是缺乏的,有如下观点:
1.公益组织强调捐赠的衣物可以是旧衣服,也希望捐赠者能将衣服清洗打包好,这毫无问题,大家都能接受,但有没有从受赠者的角度出发呢?捐赠的衣服是否是需要的?捐赠的衣服是不是跟新的没明显区别?确认过后,才能让整个公益更有效率,更能帮到他人;
2.很多父母也会让孩子将旧衣物等东西捐赠出来,但这会不会形成一种“己所不欲,施于人”的结果呢?慢慢让孩子养成不要的东西才捐赠出来呢?为什么不是孩子想捐什么,然后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购买,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能做什么事,并为自己更大的目标去努力呢?
3.捐赠后,有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即捐赠的物品最终有没有用到实处,还是被废品收购商收购了呢?变成公益组织的变相牟利手段呢?这或许我们是比较少去关注,只注重物品有没有捐出去,在乎的是捐这个出发过程罢了。这其实是一个监督的过程了。
其实终归到底,还是回归人性与教育层面,当是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转手卖呢?而需要的东西,但别人更需要,那么可以将这东西捐赠或者买件新的捐赠呢?这样可以做到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在搞形式化,但也许有人觉得有些道理,这应该也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