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决策时的非理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决策时的非理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作者: WilsonWang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0:51 被阅读0次

    你好,我是Wilson。一个正在以书写的方式磨砺自己的人,这是我在网络上的第89篇复盘随笔。

    认知和决策是两个不同的步骤,认知是对单个对象的了解过程,决策是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的比较选择过程,决策也有可能出错。

    决策

    那么在决策环节,我们又会犯哪些错误呢?

    一、参考点依赖

    小明来到商场,打算为自己挑选一床被子,来到自己喜欢的品牌专卖店,发现正好有一款被子在打折。

    这个品牌的日常售价是:超大码豪华双人被是1000元一床,豪华双人床被700元一床,普通双人被400元一床。

    但在打折期间,所有尺码的被子都只卖300元一床,限时一周。

    如果这时候你是小明,你会买哪一款?

    我相信很多人会选超大码豪华双人被,哪怕这款被子和家里的床再怎么不匹配,大部分人也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下超大码的那一款,毕竟优惠力度最大。

    但仔细想一想,这床被子再怎么优惠,拿回家用不上也是浪费啊。那么,大部分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理性的决策呢?

    这源自于人们对参考点的依赖,在这个事例中小明就是将被子的原价作为了参考点,因此不自觉的优先选择了优惠力度最大的那一款被子。

    如果人对参考点存在着如此大的依赖,那么在金融市场上,参考点的确立又有哪些规律呢?

    首先,参考点与历史水平有关。这是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投资者总是会将现在的价格与成本价比,我们称之为“往回看”,这是与历史在比。刚才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往回看”。

    第二,参考点与期望水平有关。期望水平指的是人们的心理预期水平。比如某人在专卖店抢到了一双AJ,价值1000元,但是这双AJ已经被炒到了3000元,那么他的期望水平很有可能已经到了3000元,那么他出售价格的参考点就是3000元,而不再是1000元了。

    第三,参考点与身边人的决策有关。这也是拼多多火起来的原因,我们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很容易受身边的朋友或同行的影响,在不加思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同群效应。

    第四,参考点是可以被控制的。比如,很多品牌的服装,常年在店里挂着打折款,你以为这款衣服是打着折,实际上他的原价就是这个价位,只是以打折的方式让你觉得很“便宜”。

    想要避免参考点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参考点从“往回看”转变为“往前看”。

    二、赌徒心态

    赌徒心态

    你有没有打过牌?在打牌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今天你赢了钱,你会有意识的降低赌注,甚至提早离场;但如果今天你输了钱,你会不断的加大赌注,甚至拉着牌友不放,打上一个通宵。

    当你劝一个赢钱的人,继续陪你打一通宵的时候,就是相当于告诉他,已经“落袋为安”的钱可能要吐出来了啦。正好相反的是,如果你劝一个正在输钱的人赶快离场,就是让他接受这个确定性的损失。所以两种心态都反映了人们对损失的厌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股市上看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部分人都知道炒股要“追涨杀跌”,但往往人们都是在行情高涨的时候选择“落袋为安”,赚了点钱就赶快卖出套现;而当行情下跌的时候,很多人死守阵地,最后成了接盘的韭菜。

    想要避免这种赌徒心态对我们的影响,一方面是要学会“往前看”,看未来,根据预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合理的投资原则坚定的执行,或将投资决策交给专业的机构,来避免自己的赌徒心态。

    三、错判概率导致的决策偏差

    很多人身边都有特别怕坐飞机的朋友,但从发生事故的概率来看,飞机其实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为什么会有人害怕呢?

    很多人特别爱买彩票,彩票的中奖率非常低,这种投资并不划算,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呢?

    很多人做股票投资热衷于打新股,打新股中签的概率也非常低,那这些决策为什么会发生呢?

    实际上这些都是错判概率导致的决策偏差,也就是说人在决策时,内心给予一件事情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错判常被表现为4种情况。

    错判概率

    一是低概率事件被高估。比如坐飞机,由于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但出事故的后果很严重,常常会使人因为过高的绝对损失(飞机失事所带来的后果)而产生拒绝乘坐飞机的决策。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乘坐飞机的实际风险=发生概率×绝对损失。哪怕绝对损失再大,只要发生概率小到微乎其微,那么乘坐飞机的实际风险还是非常低的。

    二是低概率事件被低估。这往往发生在收益较高的事件上,人们会因为极端的收益,而将损失发生概率忽视为0。比如在人行道低头玩手机,由于在人行道被车撞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玩手机的满足感很强,人们就会直接忽略被车撞的发生概率。但,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呢?

    三是高概率事件被低估。在金融投资中常见的事例是,低估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加里·布林森曾在1991年一篇著名的合作研究中指出:资本配置,即资金如何在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类资产中配置,对总收益的影响超过了90%。但是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高概率因素,而将大量时间放在如何挑选个股上,这是导致收益不高的重要因素。同样的,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在花小钱上斤斤计较,但在花大钱上却挥金如土,最后造成企业入不敷出,也是忽视高概率事件的典型事例。

    四是高概率事件被高估。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连续概率的决策中。比如你跟着某人做投资,前两次你还非常谨慎的跟投,结果第2次赚钱了,第3次赚钱了,结果连续6次都赚钱了。等7次的时候,就开始放下戒备,选择了ALL IN,结果赔上了的全部家当。

    我们来简单做个计算,如果你那位朋友的单次投资成功率是90%,第1次投资的成功率是90%,两次连续成功率就是81%,三次连续成功率就是72.9%,以此类推,等到7次的时候,成功概率已经低于50%了。

    三、狭隘框架导致决策偏差

    狭隘框架很好理解,就是指人在决策时没有全局观。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最为常见的,是投资者总是错误的将个股的涨跌当做风险。大多数人都明白投资要组合,这样能降低风险。只要整个组合涨跌抵消,并总体获益,那么其中的个股哪怕跌得再厉害,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二个常见的狭隘框架现象,是人们喜欢频繁的清点资产,当清点资产之后,会使人不自觉的“往回看”,从而造成参考点偏差,最后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心理账户

    人在做决策时,有一个真实账户上面记录着真实的盈亏。与此同时,人还会在心理上建立账户。心理账户与真实账户有一定关系,会随着真实账户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又不完全对等。

    心理账户

    那么人在做决策时会依据真实账户,还是心理账户呢?

    比如,你花了300元买了一张话剧的门票,在出门前,发现票丢了,售票处仍然还在售票,你会再买一张吗?

    再比如,你打算到现场买话剧门票,但出门前你发现自己的公交卡弄丢了,这张公交卡价值300元,你会继续去现场购票观看呢,还是直接选择终止今天的行程?

    大家细品这两件事情,其实对于你来说,无论哪种情况,今天都是丢了300元。但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丢了票之后会选择回家,在丢了公交卡之后会继续买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决策者有多个心理账户,每个账户都在单独记账。刚才的案例中,在当事人的“话剧心理账户”中,看话剧享受价值相当于票价300元。

    在第1种情况下如果再买一张,很多人会觉得看话剧的成本变成了600元,超过了他的享受价值,所以就不愿意买票了;而在第2种情况下丢了300元的公交卡,是放在“交通心理账户”中的,并没有和“话剧心理账户”关联,所以丢了卡也不会影响大多数人买话剧的决策。

    在投资产品中,人们也会把资产进行,比如一部分的资产可以拿来投资风险较高的资产,比如股票;而另一部分的资产是用来投资相对安全的资产,比如存入银行。

    但心理账户会导致人们缺乏长远眼光,不能从全局视角看问题,因厌恶损失而使投资过分保守,导致收益总体过低。

    以上就是决策非理性容易造成投资失败的4种现象:参考点依赖、赌徒心态、错判概率和心理账户。希望你能随着我的复盘获得一些启发,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决策时的非理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r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