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流浪地球》终结了中国人能否拍科幻大片的质疑

《流浪地球》终结了中国人能否拍科幻大片的质疑

作者: f931f2f519a0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2:34 被阅读29次

    关于中国科幻片的吐槽我们已经听了很多: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中国人没有想象力,东方文化拒斥冒险……等等,于是我们只能年复一年借外国科幻佳作来画饼充饥。

    这中间也有一些探索之作问世,例如大陆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大气层消失》,香港有《黑侠》、《蓝血人》等,但并未挣脱旧有的电影格局,离我们心目中的“硬核科幻”尚有不小的距离。

    可是今年春节,《流浪地球》肯定能终结所有这些质疑,为中国科幻片reset一个全新的起点。全片情节热血,想象奇伟,画面瑰丽,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硬核科幻电影。因此,我觉得把这个新年称之为中国的“科幻电影元年”并不为过。

    《流浪地球》在筹拍阶段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虽然原作者刘慈欣号称是“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的人”,但毕竟更能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代表作《三体》的拍摄计划。再往根上说,原因是对中国人拍科幻片的深深不信任。毕竟那些奇伟瑰丽和金属质感的科幻画面,我们只有在好莱坞大制作中领教过。

    《流浪地球》证明,以前的中国电影缺的可能真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我们的特效制作水平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支撑起《盗墓笔记》和《动物世界》这样的“重工业电影”,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些对玄幻和喜剧少一点执念,多点胆量敢吃螃蟹的电影人。

    《流浪地球》将近2300个的特效镜头比起同类美国科幻片来不算什么,有些细节也未臻尽善尽美,但是有效表达了影片意境,完成了叙事要求。当我们看到1万多台发动机推动地球走上流浪之路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空间站带着勇士撞向木星的时候,那份苍凉和悲壮足以让观众忽略技术上的瑕疵。毕竟,我们等待一部属于自己的硬核科幻片,已经等待了太久。

    先不剧透地说说剧情。电影《流浪地球》和小说《流浪地球》同样以“希望”为主题,但它的故事比小说更小,也更大。

    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主角的一生。这位在倒霉时代出生的“幸运儿”有幸经历了地球停转,脱离太阳和飞掠木星三个关键时刻,在他之前,是长达三四个世纪的地球“刹车时代”,在他之后,则是长达两千年的宇宙航行岁月。生在峥嵘岁月,主角有幸参与了几百年后重启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席卷全球的大叛乱中阵前倒戈。

    大刘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极具野心地叙述了“地球出轨”这一史诗事件中的种种异相和巨变,以电影的长度,显然是无法容纳的。于是编剧很聪明地撷取了地球与木星交会时的一个惊现瞬间来改编,而之前和之后的壮丽篇章则被虚化成了故事背景,这样一来,故事主线更加清晰,人物和矛盾更加集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比小说更“小”。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影赋予了这个故事比小说版更多的精彩。首先是对木星事件的“续写”,用一个聪明的方式解决了困境,而且这一相当“硬核”的续写得到了大刘的认可。

    其次是对人物关系的扩充和改造。小说版的确写到了主角的爷爷、父母和爱人等,不过惜墨如金,更带着一种刘慈欣特有的“天道无亲”式的冷酷——与天地异变相比,人间的情爱和伦常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商业电影肯定不能这么拍,于是我们的“刘户口”才有了吴孟达扮演的爷爷,吴京扮演的父亲和赵今麦扮演的妹妹等个性鲜明的角色。这让电影有了比小说中更直接和炽热的情感表达。

    其三是各种丰富的生活细节,包括地下城生活、地标建筑以及各种我们熟悉的生活细节。看到街头烧烤(虽然只有蚯蚓)、“交通安全提示”、“雾霾遮住了星空”……中国观众自然会心一笑,这也是外国电影再怎么巴结中国市场也做不到的“接地气”,让整部电影打上了清晰的“made in China”烙印。

    电影跟小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其中的“中国意识”。小说里是没有“中国”的,在地表几乎被夷平的时代,洪水风暴隔三差五的时代,国家分野毫无意义,整个地球处在“联合政府”的领导之下。可是在电影里,“中国”的标志无处不在,主角一家就住在离北京不远的地下城里,语言、文化和制度上都清楚显示出中国的标识。

    在空间站和地面执行任务时,人们还是分成日本人、法国人、俄国人来行动。最后领导全世界拯救危机的,自然也是中国人。这与好莱坞电影里“白人拯救世界”的设定不一样,折射出不同的国家视角。

    说到国家,导演郭帆曾谈到制作科幻电影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更自信了”,我觉得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更体现在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经常有人抱怨外国电影有多“敢拍”,殊不知这后面反映的不是电影人的胆量,而是你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问题。如果你的生活就是一场灾难,你还会愿意梦见灾难么?如果恐怖惊悚就是我们的日常,我们还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接受惊吓么?

    《流浪地球》除了科幻片之外的另一个勇敢尝试,就是灾难和末日题材,这其实也是我们银幕上的稀缺品。敢正视灾难,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人们已经可以通过银幕来释放想象,居安思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上映,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实验,这个片子的票房可以试出我们的“中国自信”,到底成色几何。

    影片要说不足,就是有些设定还经不起推敲。比如说要点燃木星的大气,是否真的需要几千英里的火焰?是否需要坠毁空间站这么大的牺牲?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可不可以?还有叙事上有些关键画面没有给到,大气被点燃的瞬间是必需的壮丽场景,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是情绪喷发的泪点,但都没有正面表现,只通过台词给出了一个信息,这让影片的感染力打了点折扣。

    瑕不掩瑜,无论如何,《流浪地球》都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全新的尝试,而且执行得超乎想象。要说为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一根标杆,打开了一扇大门,应不为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浪地球》终结了中国人能否拍科幻大片的质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r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