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
上学期对自己各个方面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发现在人与人关系这一块的导图做的尤其丑并且乱。那时候虽然看到那么丑的导图,但还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意味着我对这方面的概念非常模糊。都说每个人心中做任何事情都有杆称,显然在人际交往这一块我是非常混乱且没有什么原则,总觉得什么人都是好人。
当然,在这个学期,包括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慢慢让我对人际交往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有自己的原则。
【人与人关系分类】
现在我将我的人际关系中的人分为几类:
家人、亲戚、真正的好朋友、朋友(有某方面共同爱好/理念/追求的人)、同学、认识的人(包括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上互相有过一两面之缘,又互相关注的人)、大神(对我而言厉害,同时我又能为之提供一些价值的人)、其他。恋人这个复杂的问题,等以后需要面对再来思考一下~哈哈。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做公益经常“勾搭”很多人,那时候陷入的状态是哇塞,感觉自己微信上一下多了这么多牛逼的人,感觉自己好像也变牛逼了呢~这种感觉到大三的时候消退,我开始思考到底是自己有能力,还仅仅因为我去做了这件事,而别人可能很懒没有做,但其实谁做效果都一样。朋友圈能看到这些牛逼闪闪又能折腾的人发各种状态,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也曾经被人带到非常高大上的地方,但只会让我感觉,我的能力不与之匹配,现在不该来这样的地方,应该更多沉淀自己。诚然,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让很多东西看起来触手可及,但其实核心和本质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有时候看朋友圈是在看人生百态,人们面对面和使用网络的状态也许完全像两个人。这一切都非常让我感到困惑。
大家都在说,谁谁谁我很熟哎,有微信号。可是很熟又有什么呢?天天见面根本无需拍照,偶尔见到才会合影留恋。(当然天天见面也该拍照留恋~哈哈)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被点赞,确实也会出现缺什么才晒什么,不知道,不过人本复杂。
谈到分类。
家人和亲戚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假如可以做到对陌生人文质彬彬甚至敞开心扉,为什么不直接对家人这样?
好朋友是难求的。因为各个方面都很合拍,个人觉得这个真正的爱情也是难求的,爱情不过是化学反应,不过倒是有真爱的存在。真爱和爱情有时候是矛盾,但又可以不矛盾。我不相信爱情,但我知道只要够努力,一定会有真爱。就如好朋友一样,两个人不代表某方面有共同话题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也是需要用心呵护的过程。
同学是介于好朋友和朋友之间的。真正同学之情也是很难得很宝贵的。曾经有人告诉我,只应该跟同乡玩,好好建立友谊,日后有忙互相帮助。我不知道,可能个人不太喜欢这样一种交往的原因。
朋友(认识的人)可以有很多,跨越年龄、地域、种族、性别等等。不过也仅仅是就某一方面进行讨论。比如都爱音乐或者都爱运动等等,又或者有一些价值观相同。也许通过网络就可以畅聊很多事情。
大神。如果认识了这一类人,个人观点是除非我努力沉淀能够给对方提供价值,否则尽量少打扰。不要用自己的年龄优势或者性别优势得到一些东西,没有必要。
以上分类也是有交叉融合的,只要是人,很多东西一定不能够那么界限分明,但心中要有一杆秤。
说完了分类其实就要谈到我对人脉这个东西的看法
【人脉的定义】
关于人脉的文章已经满大街了,这里我想补充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单纯的人脉。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会百分之三百帮助你之外,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其实父母也没有这样义务,有的父母也并不是好的父母。我们这里只是说大多数正常情况下。
不管是牛逼的人还是普通人,你认识再多也没用。如果你本身没什么真材实料。在互联网时代,概念是很容易吸引人眼球的,作为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更多的脚踏实地。也许我的想法太简单了,但我依然觉得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宁愿辛苦一些问心无愧。而不是打着情怀等各种旗号做一些事情。(当然我也没有那个敏锐度和号召力)
所以,所谓人脉的前提是——你首先具备能为对方提供价值,或者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再来提对方来不来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时代,人们更孤独更需要被尊重和理解,但如果你不先尊重理解别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都来理解支持你呢?这是非常好笑的。
好朋友对我而言是一定不能放在人脉这个定义里的,真正的朋友一定是超越货币价值的。不能简简单单用人脉这个相对肤浅的词语来进行阐述。
人脉对我而言,就是尽可能的等价交换。我不让别人吃亏,别人也不会太让我吃亏。别人帮助我,一定在我能力范围内提供其他层面的帮助。一定是要等价,能力匹配,否则肯定会付出代价。我更愿意看长远,而不是短期。
以上就是最近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