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上图片来源于标题图。
看图作实
(一)
本人小时在农家
真见田间多鼓蛙
高树鸣蝉真不少
庄稼时未受毒化
(二)
然后施用农药化
田间蛙被毒化杀
幸存成人桌上菜
于是本地少见蛙
(三)
可能同因毒化杀
高树蝉也少见它
后因经济提高速
不少林地被开发
(四)
后有加速城镇化
建立高楼和大厦
田地盖上混凝土
因此难见蝉和蛙
(五)
虽现每年雨还下
田因抛荒非泥洼
黄梅时节降的水
塘难积蓄不存蛙
(六)
可喜现在又绿化
田间有蛙不准抓
相信蛙蝉未绝种
可让两物重找家
现据媒体报道动植物种在不断快速消失,或变异,如在本地,因山上原多“松树”(本地方言叫丛树)在落雨季节树蔸地上生长一种菌叫“丛树菌”,是我们小时候最鲜美食物。
可从不肯定是此前哪一年开始,不少人采食中毒,甚致死,每年不是个别,因此现特是城乡菜市场电子屏不停滚动报道不可采食。
同本地山上曾有栗木科植物,叫“毛栗”,果形果壳肉如板栗,但比板栗小,因植物长不高,3岁小孩就可以不借助其它工具,直接用手可掰弯折断树枝摘到,是造物主,主为小孩造化的纯天然美食,具体不知在哪一年绝种,原座座山上普遍,现本地没一座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