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向往,要解决基层环境“脏乱差”问题,首先是要抓好相关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能源消费的数量和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反光膜、黑地膜等生产生活上的污染源也不断增多,且短时间内不易降解。农村环境建设工作难度系数大,涉及到村庄、背街小巷、河道、公路两侧和果园。有些落后村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村干部对环境治理力不从心,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些对环境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治理基层环境的力度不大。因此,要狠抓村干部思想教育,让村干部把工作积极性统一到环境建设工作中来,特别是在煤改清洁能源、改水和环境建设项目等重点工作,头绪多、难度大,对村干部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可以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和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整体素质,特别是负责环境工作的村干部,使他们真正具备敢管、能管、会管的基本素质,统揽全局,解决矛盾,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仗。同时,对于不支持环境建设工作或环境治理不力的党员、干部,及时对其诫勉谈话,并通报。
二是抓好保洁员队伍建设,增强环境建设支撑点。保洁员队伍,工作在环境第一线,只有他们讲团结,配合默契,讲协调,劲头很足,讲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局面。然而有些保洁员有攀比心理,比工资、比待遇,出工不出力,甚至连工都不出。因此要开展谈心谈话工作,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合理分配保洁工作,消除对立面。加大保洁员的管理力度,明确岗位职责和环保范围,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三是抓好城管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巡查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城管队伍执法检查作用,针对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牌匾和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诸多环境问题,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管控得力的长效机制,不定期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治理行动,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是抓好公厕保洁队伍建设,切实破解农村“如厕”难题。公厕之脏,就像“破窗理论”,公厕越脏,保洁员越难打扫;保洁员扫不干净,如厕者就越不注意维护卫生,进而进入恶性循环。因此,要以“建好、管好、用好公厕”为目标,及时修补更换损坏的硬件设施,提高保洁质量,建立公厕管理长效机制,使农村公厕环境大为改观,要让城市的“里子”更有质量,让村民如厕更舒适、有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