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理丨剧毒心理学

理丨剧毒心理学

作者: 花间山人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21:23 被阅读0次
理丨剧毒心理学

                        本文送予水仙花

前言:初三那年,跟体育老师聊到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时,体育老师随口说了一句:“没关系,高一高二还可以玩,高三再努力点就可以了”。这句话当时听来平平无奇,然而在后来的高中生涯里,每当笔者想认真学习的时候,潜意识就会不自觉浮现出这句话,干劲也随之烟消云散。虽然把萎靡不振的高中生涯怪罪于体育老师的无心之言,实在有失男子气概,但它所起的作用的的确确是妙不可言的。笔者根据这件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终于找到个中原因,这便是本文的来源了。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情绪、思想、精神、人格等等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原则上,这是一门服务大众,促进群众心理健康的学科。然而万物有损有益,既然有开药便是肯定有人中毒在先,剧毒心理学便是这条产物链先行的一面(也是心理医生们的创收来源之一)。笔者想强调的是,此处的毒指的是无声无息下令受害者们发生改变的思想,类似武侠小说 “我这毒无色无味,服用xx天就会发作”的例子。综上,剧毒心理学的定义呼之欲出,即:

使人在无形中被改变正确观点、并受到一定损害的某一类思想。

特点。剧毒心理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隐蔽性。

以《九品芝麻官》为例子。假如把一斤砒霜放在汤里,那么这碗充满泡沫、看起来毒意满满的汤必然少有受众,而深受坏人们好评的毒药都是无色无味的。剧毒心理学的一个恐怖之处便在其隐蔽性,受害者们往往中毒而不自知(“我没错”)。

二、毒性:

如果对人不能造成损害就称不上有毒了。剧毒心理学的毒性可大可小,小的话使人影响情绪,并产生抗逆行为,比如——“多喝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本号将在后期撰明,代价是为了获取足够样本,笔者或将失去女生们的好感);大的话可以影响人的价值观甚至理想,参考《盗梦空间》那位继承者:他被人在潜意识下毒之后主动解散了公司成就了商敌,还以为找到了真我。

三、特异性:

每个思想对不同人造成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可定义为毒性的思想对某类人确实造成了伤害,但是对另一类人却毫无反应。此处以笔者为例,像“没关系下次再做”、“明日复明日,明日还有很多”这类话就能对笔者造成挺大伤害的,但它们对学术型人才是难掀波澜的。

原理:

人的心理本质上跟“水”一样,讲究一进一出。水的特性之一是“向下流”,对应人的心理就是欲望趋向。正常的心理应当是往正确的方向流动的(此处不必纠结何为正确),而剧毒心理起效原理在于提高正确出口的海拔,降低错误出口的地势,使人的心理流经此处时不自觉往低处走,形成错误判断,从而造成损害。

分级:

近来在名为keep的app的帮助下,笔者的减肥事业颇有进展,为了向它致敬,笔者根据损害、类型等等综合方面考量,用K0-K4来对剧毒心理学进行分级:

K0:这类思想不仅无毒,有些还很有营养;

K1:有微-中量毒性,作用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如各类鸡汤文、星座学说等等;

K2:具有强烈暗示、倾向作用,毒性较深,普通人较难免疫,如各类传销洗脑等,也包括谍战剧中常见的“策反”等;

K3:思想上的顽固污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多由早年时期的负面种子长成,根深蒂固,极难清除,如重男轻女思想等;

K4:无色无味,高度隐蔽,能潜藏深久并在适当时候发作,常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等,它们的另一个名字叫心魔。

治疗:

剧毒心理学虽然有毒,但未必就无法劾治。心病还须心药医,笔者根据平常见闻,查阅各种经典(提名《老夫子》),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类似练太极,中毒者可以自解其毒,未中毒者也可以强身健体,实在是本文难得一见的亮点了(就像初一的月亮)。方法如下:

一、知名法。

《中国野史·方术篇》记载了一些镇厌精魅的方式,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说出该精魅的名字。知名法的作用机制与此类似:当能察觉到自己思想中毒后,潜意识里的理智就会自动形成保护膜将毒隔绝并逐渐消除。人的心理之所以会中毒,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我不分。很多人以为,情绪、思想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喜则喜,悲则悲,倍受牵连,然而在禅宗的观点看来,这些都还是身外之物,与本我相差甚远。所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子:

甲:“我好憋屈啊,怎么办”

乙:“是啊,你都那么憋屈了,为什么还要抱着它呢?“

分析:

甲以为憋屈的是他自己,乙一针见血指出憋屈的只是情绪,放开这种情绪即可不憋屈。

二、广识法。

“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帕拉赛勒斯)。本质上,剧毒思想对人能造成多大危害取决于它在人心理中所占比例,用公式表明,即伤害=毒性÷心理。除了降低毒性以外,最好的方法便是扩大心理容量了,而扩大见识便是这一方法的根本措施。每个人的见识不同,好比容器的大小不同,同样剂量的毒物放在水缸与水杯所能造成的损害当然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提高自己的见识是对付剧毒心理的不二法门。

例子:

小东沉迷网络游戏,他家人向笔者求援。笔者微微一笑:网络游戏虽好,可不要偏科哦。于是带他进了单机游戏的大门。小东从此不再沉迷网络游戏。皆大欢喜。

分析:

这虽然是一个反例,但是在现实中可以用看课件、看书、学习会议精神之类的兴趣爱好去扩大小东的见识,从而淡化他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不必深究,原理是想通的(虽然笔者的话也是更愿意玩游戏的)。

三、升境法。

境界好比是人的体质,体质愈强则对毒的抵抗力也愈强。可能会有读者提问:k4思想不是专门针对高境界人群吗?诸位大可放心,“境界”与“k4”的对抗类似道魔之争,谁高谁低,胜负就在尺丈之间。而在实际操作中,当境界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基本就可以百毒不侵了。所以提升境界可谓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例子:

很多年轻时在乎的东西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觉得不过尔尔,这便是境界升高的体现。

上述方法适用于高智力、广见识、大智慧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类人本来就不容易中毒(愤怒的群众:意思是虽然有解药,但必须对没中毒的人才有效?)。那么有没有方法适用于像笔者这种资质平平无奇的凡人呢?当然有,请看下面。

四、忘我法。

剧毒心理的产生如同血液出现了凝块,过度去关注它反而会造成更大伤害。“你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因此,忘记中毒这个事实,难得糊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果知名法是分清物我,逐个击破的话,忘我法就是物我两忘,核弹清场了。

例子:

甲:“你不是说你有强迫症吗?”

乙:“啊,你不说我都忘记了。”

分析:

甲非常可恶。

另外提醒一下这个方法的副作用,笔者曾因不当使用此法被记旷课若干次。

五、导师法。

“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家处理”(《猎人》)。如果有朋友中毒已深无法自拔(心结也在此行列),请找专业人士,可以是心理医生,也可以是权威人士,包括长辈、朋友等等,不宜关门独自舔伤口。

例子:

某汪:“我能帮你什么吗?”

受害者:”不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

点评:

要慎重选择导师。

六、关注法。

因笔者不勤奋的缘故,本次更新并未附赠案例分析,可能不少读者看了本文后依然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没关系,持续关注本号吧,笔者将不定时发表相关文章与本文佐证。另外,这里有时也将放出一些有毒思想,或能使读者们产生抗体,从而免疫真正的剧毒心理。

此法又名以毒攻毒法。

相关文章

  • 理丨剧毒心理学

    本文送予水仙花 前言:初三那年,跟体育老师聊到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时,体育老师随口说了一句...

  • 剧毒

    从小到大中的什么毒最深? 那一定是“剧毒”。 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不记得这台小小的电视机里播过哪些...

  • 剧毒

    把一部剧追完了。看剧的时候发现,手机的一角有一块黑色的小黑点,才记起屏幕坏了蛮久了,下角也裂了一道,却不曾如以前那...

  • 什么样的家庭,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 缺乏安全感...

  • 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做职场趣心理!

    文丨陈艺新 心创团队 图丨郑美玲 TO YOUR CITY 心理学在中国还很冷门,可在1998年的时候,心理学更冷...

  • 10个HR,9个在焦虑!

    来 源丨笔记侠 ID:Notesman 演 讲丨周丹 整 理丨Kay 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你公司的人力资源有哪些焦虑...

  • 29丨责任分散:为什么会出现集体冷漠?

    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29丨责任分散:为什么会出现集体冷漠? 丨音频转述师:满超丨 课程提要 关键概念:责任分散...

  • 镖门诡事032丨几味普通的药,竟能调配出剧毒之物?

    镖门诡事032丨几味普通的药,竟能调配出剧毒之物? 三天后。李随心的结果出来了。 “怎么说呢?”李随心道,“我调配...

  • 理享漫话——心理学漫画——柯立芝效应(原创)

    <原创> 理享漫话是心理学达人贾旭波(笔名:理享)创立的媒体公众号,探讨和宣传心理学、教育等知识,内容全部原创,愿...

  • 剧毒——2016.01.24

    以前同宿舍的姑娘在我看≪恶作剧之吻≫的时候对我说:“二十五岁还看偶像剧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我还振振有词地回应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丨剧毒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u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