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岭的传说
太平岭是金坑、下位、里岭脚、周坑等几个村通向山外面世界的必经要道,山高谷深悬崖绝壁非常险峻。说起太平岭的来历真有一段弯曲而漫长的神奇传说故事。
2019-07-04 - 草稿
约在公元一千八百年前,即十七世纪就有太平岭了。永康太平村吕盛典有堂号称“留耕堂”,吕盛典生有一闺女许配给义乌田心村某人家为媳。
2019-07-04 - 草稿
当年太平岭尖山顶上峰有一口苏州塘,塘水清澈见底,夏日格外的冰凉。这塘里畔有座小庙,住着和尚以诵读经文度日。
2019-07-04 - 草稿吕某每次从义乌田心回永康娘家都要路过太头平岭头山顶。因山高路远崎岖的山路,羊肠小道吕某如果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很不方便,只能带几个随从和丫鬟挑着礼品回娘家。路上有时候偶尔有同路的商客结伴,有时候就她们自己几个人。她们每次路过苏州塘时候,都要洗个手和脸,喝口凉水解渴休息片刻。
2019-07-04 - 草稿常住苏州塘畔的和尚见吕某冒美,早就不怀好心了。有一次和尚趁阴天雨雾茫茫的天气,想方设法勾引着吕某到寺庙里休息,还起了丑恶邪心的想法——嫖嬉吕某。吕某觉得不对劲大声喧喊:“救命啊”!家奴们急忙跑到寺庙里解救小姐,和尚才善罢甘休释放了吕某。
吕某傍晚时分和家奴到了太平村娘家,女儿见到父亲吕盛典,心中不悦,暗中与母亲诉哭说不出的伤心事!父亲心里明白了,女儿所受的侮辱,破口大骂无耻下流的和尚。于是叫家丁们准备好火把,带上棍棒连夜赶到苏州塘驱走了和尚,毁掉了寺庙,从此苏州塘再也没有和尚来修道。
为了过路人的安全和便利考虑,吕盛典从那时候就请了名师、石匠,对太平岭的山勘测,后来才确定在苏州塘下半山沿着半山腰,横穿龙潭准备重新再修近道。此段甚是险峻、俯首谷底、心惊胆寒,要是开修花费巨大。于是他想法自己带头开仓施舍,找些过路的有钱人和商贩们来一起为太平岭准备筹资。
2019-07-04 - 草稿2019-07-04 - 草稿
吕盛典他请人在太平岭脚开始顺山而上,叫人找些石头来铺路,砌台基。
2019-07-04 - 草稿2019-07-04 - 草稿
山道的路边还修了座叫“飛峰亭”的凉亭。此凉亭有三开间,泥石结构,内由十八条四方石柱,栗木大小栋梁,松木栋桁,杉木椽条组建,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间。亭宇内的全部都是四方乐善好事者捐助。如:两条石栋柱是安徽人氏乐助,四柱天王由永城人氏乐助,其栋梁是金坑金元英助,桁条是金坑金如贵助,所以条条石柱都雕刻着乐助芳名。还有文字记载的“飛峰碑记”和“乐助芳名”这两件石碑做工光滑,字迹累累清晰可认。
2019-07-04 - 草稿由此凉亭向西延伸的不远处,横着山腰修约有五十米长的九十二节石柱栏杆,并围着用长条石板砌成的 山路。栏杆石柱上面刻有《留耕堂造》的字样,再往前便是花楼村(现在的里岭脚自然村)。后来吕盛典就把此路改叫太平岭,一则他是永保过路人平安,二则他自己是太平人氏,有栏杆修建的路段叫栏杆头。
2019-07-04 - 草稿在这古老而有传奇故事的山道上,路人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钉靴和穿坏了多少双草鞋,更不知道我们的祖辈们流下了多少心血。
后人还传颂着一首民谣:
皇帝飞(凤)峰做龙亭,掌扇安徽人氏迎;
四将扎营在永城,万民安居保太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