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尊严

作者: 97d0b7a198da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8:42 被阅读51次

    ——读《流放的老国王》有感

    “因为父亲再也无法从桥那头走到我的世界来,因此我必须走到他那里去。”

    《流放的老国王》一书讲述了作者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一同走过最后的岁月里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从作者起初未觉察父亲发病的信号(父亲的反常举动:家中平台屋装修,父亲一人没有力气把旧处理水池的水泥盖子举起以便盖回池口,就把那池盖子砸碎了;哥哥的婚宴上,父亲狼吞虎咽吃了很多蛋糕,最后吃坏了肚子;电台来访,作者录音前特地和父亲打过招呼让他保持安静,可是刚刚开始录音,父亲的手工坊就不断传来捶打声),到对父亲加深误解以为他故意处处刁难自己而回避他,再到后来发现父亲的病情后坦然面对。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我们称之为生命的那无可回避的溃败,在它面前,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解它。”这也正是作者后来理性意识到的,因此在陪伴父亲的最后岁月里,从对抗父亲的疾病变成了接纳它,也由此更加充分地尊重父亲,并从患了病的父亲身上挖掘到了他言语中的很多幽默和智慧,让父亲的生活始终保有温暖。

    阿尔茨海默症的照护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很多人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比喻为老小孩,这只是表象上的相似(缺乏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然而最大的区别是小孩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各项能力不断加强,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他们的能力逐步退化,直至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曾听说过无数案例,凡是家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对于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秩序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更好地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家人呢?前段时间在陆家嘴养老行业峰会上,洪立老师做了很多精彩的分享,我想对于我们中国目前尽管处于认知症照护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引方向,更是一剂给人信心的良药。我整理了洪立老师的部分内容,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援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让他们都能有尊严地生活。

    改变!阿尔茨海默症照护的进化之路在世界范围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从精神病院,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院,再到退休社区,甚至到家家户户。护理的侧重如果还仅仅停留于硬件设施的改造是远远不够的,房子建得再漂亮设备再先进,如果只是定时定点地护理,那它也只是一个漂亮的监狱,因为患者感受不到自由和爱,因此必须改变为“以人为本”,才能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重筑安全感、自由感和被尊重感。正如《流放的老国王》里的父亲,他内心最深沉的渴望始终是“我要回家”。

    挖掘能力!当我们谈到阿尔茨海默症的话题时,我们往往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毕竟我们自己并没有遭受这样的疾病困扰。但是其实有一个情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前一刻随手一放的物件还在眼前,后一刻想要把它找出来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这种焦虑甚至对自己记忆力差的悔恨,每个人都有过吧。试想这只是我们正常人偶尔经历的事件,然而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来讲,这样的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们。如果对于作为照护者而言,还执意的想恢复他这些已经不断丧失的能力,无疑既打击了对方的自信,为难对方,也是在为难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挖掘他们依然保存的能力,尽可能长时间的维持功能、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习惯、意愿和选择,尊重他们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非药物干扰!目前,医学并没有治愈、或者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办法。新药开发屡屡受挫,旧药的效果也十分有限。但是我们要把眼光放远,要看到非药物干预的广阔空间。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长处、兴趣、现存技能和意愿,来编制活动和常规的训练任务。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来弥补他们的认知、以及其它功能的缺损,支持他们的独立性,让患者都能继续拥有有意义的生活。

    老有所依不光光只是对长辈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拿出一份耐心和爱心,给予长辈心灵上的陪伴,这样才能让老人即便患有认知困难,依然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的尊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vq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