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的共谋》读后感

作者: 100晓东 | 来源:发表于2016-06-11 20:42 被阅读112次

    作者:尼尔·弗格森,本书又名《货币崛起》。这本书“虚拟市场”章节,揭露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本来面目,即狡猾的、配合利益集团某种盘剥目的的本来面目。让我联想到我国的会计准则很多引用了国外的准则,抄过来用。但是这些准则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所谓华尔街的“阴谋”。

    我国会计准则中,有一个科目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合这本书,来说说这个科目的本来面目!

    在资产持有的阶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这些资产的价值会增增减减,用的是“公允价值准则”,这个准则能够去改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跟钱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我们利润表里有一个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东西,会计上居然是来专门核算资产的泡沫的!

    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个是跟华尔街金融工具是有关系的,把不值钱的东西,变成值钱的东西。华尔街牛就牛在它可以操纵利润,竟然可以让美国SEC(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它操纵利润度身定做一套会计准则!叫做“公允价值准则”!如果没有这个准则,怎么能把不值钱的东西,弄成值钱的东西呢?

    比如说美国的次级债,通过投行包装完了之后,把它变成值钱的东西,是不是要会计准则来配合,我们说同谋就是“公允价值准则”,不然怎么实现增值呢?

    这就是所谓金融工具创新,会计准则就是它的“共犯”,所以说美国通过这种公允价值准则,配合金融工具的创新,就可以盘剥全世界人民。这个要有清晰的认识,我们会计上有一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来核算资产泡沫。

    金融创新工具是一个双刃剑,人们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每一次的金融危机背后总伴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身影。当被发明出来以后,会吸引很多的新兴投资群体注意力,但金融创新工具产品必须要靠传递,接盘、转移,找到最终的接手人。但有可能你不知道传递的可能是一堆垃圾资产,而在过程中,这种贪婪的逐利性的接力作用犹如核聚变,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抛包着腐肉的绣球。

    能让华尔街的这帮金融天才,发明的金融创新工具兴风作浪,光靠这些被取五花八门名字的金融工具,信服力可能还不够,还不能顺利推向市场。这时就需要“帮凶”、“同谋”的支撑了。找一个让人信服的“证明人”。就是SEC(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时不时会出具一个“新规则”,来掩护金融工具的推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融工具的共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k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