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刚进大学时加了许多学生组织,希望从中得到些许锻炼,不久接触到一校外机构,一年来在这里做了一些事,例如办讲座、筹款献爱心、徒步等,当时沾沾自喜,以为做了这些事便大有前途,有一段时间竟全然不顾学业。后来才发现自己对社会认识太浅,陷入一段很长时间的迷茫。如今看来,这些事情只能算作体验,是能积累一些经验,但若把这当成大学的全部,忘了自己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属性,抛弃了学业,是很危险的。这是机会主义在作怪。学好学业,打硬本事,才是硬道理。
光喊口号,不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法,那末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能真正化为行动。首先,自己拥有的资源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过,自己如今什么也没有,经济上不能独立,家庭条件不能对我起到很大的帮助,现在要学好学业、积累经验,以后走上社会,才能找一份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工作,这是为什么要学好学业。其次,患在不预定谋,现如今大二下学期,将来是要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考研要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特别自己想往IT行业靠拢,如果跨专业考研,可行性如何?自己的客观条件能够跨专业考研的话,那现在就要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了,需要学哪些?怎么去学,是自学还是报班?考计算机的哪个方向,想考哪所大学的硕士,那所大学历年招生状况如何?这些问题不都是应该早早考虑的麽,要等到大家都开始准备考研了(时间不长也就半年之后),再去打算,肯定就来不及了。
不要陷入别人的思想中去
人们普遍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创造幸福,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基于这一点,那末,我认为,一切的思想活动,一切的理论,都应该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否则便是脱离现实。
我们学知识,学理论,最后都是付诸于用上去,理论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若这个思想,这个理论,这个办法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它才是对的,否则于我们来讲便是不正确的。我们学习、读书不要陷入别人的思想中去。
对于专业的错误认识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相信专业没用,能力最重要。但是,自己什么也没有,妄谈所谓的“能力”,不是有点假大空麽?能力不是单凭空口喊就喊出来的,是需要大量做事,长期积累经验磨练出来的。专业技能不是能力吗?相比于其他能力,这是我们最容易得到的能力,因为这几乎是直线的,只要肯勤学苦练,我们终究会掌握它。不要等到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只能去做比较低级的工作时,再后悔就晚了。我的意思是,如今的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很一般的,若想有所建树,最好的途径便是勤学苦读,这是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途径。知识技能的储备决定了我们的下限,举个例子,年纪一般大的年轻人,一个有学历,一个无学历,其他条件都一样。同样去人才市场应聘,先不看将来,毫无疑问有学历的年轻人将会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环境,更优质的人脉资源,起点就会高出无学历的年轻人很多。我们这个年纪,什么都要去学、去积累,是重要的积累自己下限的时候。
做事的态度(一)
人要处其实,而不要处其虚。想去学Python,就直接买书、上网搜课程去学嘛,而不是想着听什么讲座;想了解考研,或者如何备考的事情,去研究生网查要用的教材、历年真题,实在不行找一位考过研的学长学姐了解情况,比去听考研讲座强上百倍。虽然有时候要搞“曲线救国”,但“曲线救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救国”,而我们有时要做一件事,往往总是想一些并非必要的条件,因而有“等我怎样怎样”这样的句式,其实做一件事并非像自己想的那样要具备很多必要条件,just do it,并非自己想的需要那么多的条件。不要去做一些不必要的事而耗费了时间精力,更不要因为自己不必要的设限拖着不做。我们要务实,以目标、结果为导向,这是我们识别轻重、有所取舍的锚。
锚
何为锚?我们做一件事时要考虑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锚。举个例子,我是一名工科生,要学习很多公式定理、理论知识,那末我学这些知识是要做什么的?是要设计产品的,是要用的,而非单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在这里我的“锚”就是学以致用,这样我在学知识的时候就知道哪些是我应该重点掌握的,哪些又是我粗略了解即可的。我学英语是为了过四六级还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我学一门课程是为了学以致用还是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做一件事之前都要确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锚。
做事的态度(二)
道德经里“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如何选择做一件事与否?要有大局意识,事情与事情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事要放在第一位的,有的便是可做可不做,要区分来看。如果所有事都一视同仁,那么会无谓消耗自己很多精力,甚至反而耽误了大局。举个例子,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整天纠结鸡毛蒜皮小事情的人会有所大作为的。把握大局,区别对待。
总结
我们要做实事,务实。特别像我这个阶段,实干才是硬道理,引用一句很流行的网络用语“结果不会陪着你演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