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
“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里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还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深以为然。
其实,兄弟姐妹到头来不过是这两个字——亲戚,这三种结局。
01像至交好友那样相伴一生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说:
“就是想给老大留个伴。”
不禁觉得这个理由真的很牵强,大宝真的想要这个伴吗?大宝自己是不是更想要父母的陪伴,毕竟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再来一个宝宝,父母陪伴大宝的时间肯定会减少。
而至于长大之后,各自成家,这个“伴”又能陪伴彼此多少呢?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兄弟姐妹就是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的亲戚。”
不无道理。
想为大宝留“伴”的父母,希望的应该是兄弟姐妹们,能像至交好友一样能相伴一生吧。
就像苏轼苏辙兄弟那样,宦海沉浮,风风雨雨,始终是彼此的精神支柱与内心牵挂。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也是在中秋时节,思念弟弟苏辙(子由便是苏辙)。
可这样的手足之情,古往今来,能有多少呢?屈指可数吧。
02老死不相往来
那次和妈妈聊天,说起村里的王大娘,妈妈说:“王大娘太可怜了,五个儿子,没有一个管她的,要是她有个女儿就好了,女儿不会那么狠心的。她的小儿子最有出息,王大娘也最偏心小儿子,但是小儿子忌惮四个哥哥也不敢多管。”
我不解,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还不敢管?
妈妈说:“小儿子就是现在经济条件好点,但也是一般家庭啊,他也不敢说以后就他一个人管老母亲了。且不说他媳妇同意不同意,万一王大娘有个意外,小儿子可担不起,他那四个哥哥肯定都要向他兴师问罪!王大娘的养老问题,小儿子可不敢一个人说了算。”
我听后也是“长见识”了。
但妈妈说因为兄弟姐妹多了,父母养老反而成问题了,兄弟姐妹之间也因为闹矛盾。这样的事,她见过好几个了!
等父母去世之后,兄弟姐妹之间再也不往来的,也不再少数。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里,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矛盾总是有的。
其实,有矛盾并不可怕,怕的就是很多矛盾成了死疙瘩,再也解不开了。
鲁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的绝交,也是如此啊!
03不咸不淡的亲戚关系
小时候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是长大后,孩子的伯伯姑姑舅舅姨妈,这不就是关系最近的亲戚们吗?
扪心自问,你多久没见过姑姑舅舅们了,你父母与他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又怎样呢?
俗话说:“兄弟不共财,姐妹少来往!”
“兄弟不共财”是告诫兄弟之间,关于钱财要算清楚,不能糊里糊涂。因为一旦发生问题,兄弟容易反目成仇,导致家庭关系不睦,得不偿失。在共财的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财”的考验,亲兄弟也不行。
“姊妹少来往”指一方结婚,或者都结婚的姊妹,已经有姐夫妹夫介入姊妹的生活,作为姊妹就要适当保持距离了。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这句话可能说得有点片面,但不得不承认是很有道理的!
成年成家之后,一个人的时间还有多少呢?首先给工作,然后给伴侣和孩子,且不说兄弟姐妹了,能“常回家看看”父母的能有几个呢?
很多人的手足之情,也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的亲戚而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