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为什么提倡亲子共读?
做父母的,往往都会有催促孩子的经验:该睡觉啦,该起床啦,该吃饭啦,该出门啦……当日常生活进入到一套按部就班的程序,我们很容易会被这些事情牵着走,变得唠叨、言语乏味、神经兮兮不可爱了。(这并不是说规律作息不重要,恰恰相反,健康的节奏要进入到下意识,让身体去感受而不是去对抗这个节奏,才能把成长的力量解放出来,和世界发展更深刻的联系。)
为什么孩子对大人的要求充耳不闻?怎样能让他/她快速转换到下一个环节?是孩子太磨蹭,还是故意不听话?可能都不是。孩子是非常当下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了图景和丰富的想象。如果我们不能转换到他们的频道,很难理解孩子的感受,自然也就无法把他们带领出来(重要原则:“先跟随,再引导”。)。
亲子共读,首先是帮助父母去回到童年,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游戏力,总之,是和孩子的心灵发生共振。
还记得《小王子》一开头,六岁的作者画出生平的第一张图画,拿给成年人看,问他们看了害不害怕。而大人们回答说:“为什么要怕一顶帽子呢?” 在孩子心中,他画的当然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条刚吞下一头大象的蟒蛇呀。
其次,亲子共读带来温暖的陪伴和专注的倾听。当然,温暖的陪伴不限于读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起弹琴唱歌、一起插花剪纸手工画画,一起备菜做饭,一起散步打球、泡脚按摩,等等等等。除开读书,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聊天、一起讲故事……重点在于相互的倾听和情感的交流。大声朗读中,带着呼吸、停顿、音调和情感的流动,让孩子爱上你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倾听。
总之,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不是因为孩子不识字才给他读,也不要因为孩子识字了就不再给他读书。
问题二:读什么书好?
像我这样痴迷读书、总想挤出时间读书的人,一开始很难理解,在书籍文明如此丰富的年代,怎么会觉得无书可读?
于是我在问渠班做了个亲子阅读情况调查,收集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有:
“最近比较少看书,对绘本兴趣不怎么大了,字书又不认识。”
“有阅读兴趣,但能力不足,只能翻看画面,字多的感觉太累,直接放弃。”
关于识字量限制阅读的困难,我觉得只要家长们自己热爱亲子共读,不把识字当作阅读的目的,孩子认识多少字自然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得拿出时间来一起读书。要知道,听读的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知不觉中练习了专注倾听与情感回应。
至于孩子“对绘本兴趣不大了”,或是“只能翻看画面”,却是大大低估了图画书的精神和美学价值。其中暗藏的节奏、空间和时间、文图关系、色彩与视角的变化,等等,有很多值得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发现、去感受和讨论的部分。我很幸运的在孩子小时候接触到“墨盒子”、“悠贝”、“爱丁岛”这样一些优秀的绘本书馆,饱览图画书的经典。推荐给大家彭懿所著《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可以作为经典绘本的导读手册,其中有详实的赏析方法和书目推荐。
在小学一二年级,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进行大量的写画工作。一个《狮子和老鼠》的简短寓言,我们会写上3-4篇的寓言诗,并配上插画。《圣马丁》的故事,我们也是用了一周的时间去演、去画、去写。从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的阶段,一定不是简单的用文字替代图画,在借助文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传递,画面的生成。而大声朗读,既能让阅读慢下来,不只是抓取情节或知识性的部分,同时也能够借由丰富的声音,传递文字背后的情感和画面。
相较图画书的篇幅而言,文字书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可以进展得更深,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个体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读物。我打算在二年级讲述或是朗读的文字故事包括《小矮人诺曼历险记》、《窗边的小豆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蓝花王国》、《故道白云(佛陀传)》,此外还有《列那狐》、《甜心小米》、《莎拉公主》、《米欧,我的米欧》、《爱尔兰王子》、《长袜子皮皮》等等,都是比较适合二年级的读物。
现在图书市场上有大量的百科书和知识漫画书,要不要给孩子看?增加一下知识面?父母真的要有筛选,有一些丛书,明显是批量“做”出来的,形象卡通、花里胡哨,首先是不美,很难从感受层面打动我们,其次是讲的知识偏于“概念”和“事实”,无法与当下真实的生活去联结,孩子头脑里堆积了大量的信息,反而对周遭的世界失去了好奇和敬畏心,投入观察、感受和行动。当然,高品质的自然图画书也是有的,比如《山居鸟日记》系列、《自然图鉴 •我们的花草朋友》系列、《世界上最最温馨的家》、《最美的大地时钟》系列等等。也有不少杰出的科普作品,比如《伊林经典科普小丛书《不夜天——灯的故事》、《发明的故事》等等,三四年级以后读会更合适。
简单说好的图画书可以“经由美,抵达思”,而好的文字书则要“经由思,抵达美”,我们能够在文字之间构建出美好的世界图景,对于自然与人性的信念。
问题三:怎么读?
读书不是为孩子提供点读服务,不要用音频代替真人。再好的朗读技巧,都比不上我们真心实意地陪伴和交流。所以,最好要选家长自己有感受的书,读的时候自己也享受。如果是孩子选的他自己喜欢的类型,你实在没啥感觉,就带着好奇慢慢读,多听听孩子自己的讲解。
慢下来读,少即是多,注意停顿和重复(读书过程当中也要有“呼吸”)。快餐式阅读往往停留在对故事情节或信息知识的追逐上,读得太快,反而得不到心灵深层的满足。
在家庭中,可以有意识地营造就餐和睡前的仪式感,餐前餐后请孩子来帮忙摆餐具、收拾桌子,餐前感恩,坚持这样去做,能够给孩子一种稳定的节奏和精神上的洗礼。亲子共读或睡前故事可以是睡前仪式感的一部分,整洁的房间,安定而从容的心境,柔和的灯光,美好的故事,能够帮助孩子身心愉悦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