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有光,我们才看得到这个世界。也因为有光,才能在看不到的世界活下去。
而这世上看不见的人,何止是盲人。
女孩儿是为一部影片制作文字旁白以供盲人欣赏的文字撰稿人,半盲的摄影师是负责提供修改意见的盲人观影团的其中一位。
“过于细致,乃至啰嗦,缺少留白。”摄影师对她的点评与众不同、不留情面。“盲人,有比常人更丰富的想象力。”
盲人的想象力……女孩儿若有所思,默默揣摩。在逐渐领悟失去视觉可能拥有更多感知的同时,她发现了优雅从容的半盲摄影师有着秘而不宣的痛苦:一个靠视觉为生、用视觉创作的人,根本无法接受即将彻底失明的可怕事实。
结局总会来临。摄影师的眼疾越来越严重,只能看到眼角一星半点的余光了。他心灰意冷,甚至愤懑满怀。
对女孩儿修改后的文稿,更为不满,“删减太多,表达不够,真实意境缺失”。
女孩儿对他的不解和疑惑,被这番意想不到的批评,彻底搅动了。没有像往常那样虚心接受,她倔强地反驳:那种想象力,你是没有的,你是在逃避。
抛下责难就愤然离去的摄影师,在门边忽然停住了,像是被一把从背后袭来的隐形的利剑击中一般,而随后,只留下夺门而出的落寞的背影。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着美好之物从眼前消失”——女孩儿撰写旁白的影片中,总是重复着导演兼主演老人的心理念白。
女孩儿,从小失去父爱,一直怅然若失;摄影师,终将完全失明,精神几近崩溃;老人,陪伴心爱的女人度过死前最后的时光。
他们,都是痛失所爱之人。
女孩儿护送完全失明的摄影师回家。在门外临别时,他恳请女孩儿,认真抚摸了她的脸颊,然后,站在合适的位置,按下快门,用想象力,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幅作品。一副他再也无法看到的作品。
此后,那个有着完美日光与夕照的房间里,将盛放着他永远的黑暗……
无法释怀。
对这个在失明后为她拍下肖像的知名摄影师,这个坚强的不肯接受任何怜悯、试图不断掩藏痛苦的男人,难以释怀。
终于,在借来的一本摄影师的作品集中,女孩儿竟发现了一张日落作品,恰好是那张儿时和父亲合影的背景。
记忆重合……他们之间竟有着如此奇妙的交集。
毫无生气的房间里,生无可恋的摄影师接到女孩儿传来的短讯。他决定带她去看那片日落。
一如儿时的落日,漫天温柔的橘粉色的霞光,只有夕阳西下才独有的那种暖色的落日。
回忆,美的让人出神,可那是幸福,还是痛苦?
女孩儿迎向满面的夕阳,好像和童年重逢一样。
而摄影师面对看不见的创作旧地,仿佛是种诀别。
他的声音,是冷的。“失明,让我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也包括你心底,心灵碎裂的声音”。
和话音一同落地的,还有相机。曾经无比心爱的相机,被那么轻易的掷向悬崖。
扔掉已经无用的心爱之物,真的可以毫不费力吗?
“为什么?!”女孩儿瞪大双眼,愕然。
四目相对。没有回答。
只有一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吻,一个心照不宣、不谋而合的吻。无法抑制的怦然心动,不可言说的痛彻心扉。夕阳的柔光变得浓烈。
……
“眼看着美丽的东西失去,是多么的痛苦。”
生命,从此晦暗无声。
那部数易其稿编配旁白的影片,终于试映了。结尾时,老人失去了心爱的人。衰老而沧桑的背影,颤颤巍巍的爬上沙丘,陷在凄美的即将逝去的落日余晖下,看不到面容。旁白在此处却加了一句——“落日下的老人家,眼底,闪着光。”
全片剧终。
不知盲人观影时,会有怎样想象的画面。或许会有心破碎后的细碎声响,或许会有阳光温柔拂面的暖意,如同爱人在耳边轻柔的喃喃细语,如同大自然里清新的草香。
而那个吻,那个猝不及防又如约而至的吻,和那转瞬即逝又周而复始的夕阳,美的令人心碎。
那一刻,一定有束光投在心底。是放下了美好的回忆,还是接受了残缺的现实,彼此心底微弱的荧荧之光,在那一刻,靠近彼此,温暖彼此,相互照映,又热烈迸发、燃起……
是有了爱,才有光,还是,有了光,才有爱。
生命无常。
痛失所爱,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可能。在他人眼中的无足轻重,也许恰是自己内心的不可或缺。天地顿失光彩,前路无尽黑暗。
但是,光,有灵性,总会在幽暗处升起。
但愿末路时,仍念着,想着,盼着,仿佛若有光,于是便有光。
哪怕还有一点光,相信有缘人,自会施予火,赐予热。生命点亮生命,自我拯救自我,爱遇到爱,光燃起光。
心灵碎裂的地方,是为了有光更好地照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