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杂志,我可以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了解国内外的经济信息,最新的经济动态和全球的财经热点话题。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看《财经》关于国美之争的追踪报道,事件的一大热点话题就是陈晓引入贝恩资本,当时看到陈晓引入美国贝恩资本,稀释黄光裕的股份时,心里蛮气愤的,国美作为中国成功的大型连锁企业,发展至今,历程很是艰辛,做到如此之大之成功,很是不易,一旦引入贝恩资本,黄很有可能失去大股东的地位,美国的资本会慢慢侵占国美,如果最后国美成为一家美国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那就是真真的悲剧!很是悲哀! 关于胜负问题,从感性的角度看,我希望黄赢得这场争斗,保住大股东的地位,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他的胜算并不大,陈晓手中有三张王牌,一是国美高层绝大多数选择与陈晓共进退,二是陈晓出局,国美将赔24亿,三是资本稀释黄氏股份。这三张王牌,招招致命,黄凶多吉少!事件发展过程中,黄以前的一些追随者倒向陈晓,投资机构也倾向陈,或许你会说高管们墙头草两边倒,会说投资机构见利忘义,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生意场上讲求的就是利益,是利益驱使他们投向陈晓。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都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生意场上的许多选择是道德无法解释的!正如《财经》评论说“机构不是活雷锋,他们并不关心陈黄二人的死活,重要的是谁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而最关键的在于谁掌握渠道,采购的经营,管理层投靠哪一方”。最终的国美之争以陈晓方面获胜结束,但我认为这仅仅是表面的胜利,他的社会形象被很多道德卫士所诟病,黄也不是彻底输了,毕竟他通过战争重回舞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和权益!正如杂志评论说“这次国美之争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 这场争斗虽已落下帷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就公众而言,它让大家对公司治理机制有了更深的解读和理解;就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让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向精细化发展;就我们内地的法治界而言,应该学习人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正如杂志所说“国美战争最大的赢家,不是国美当事方,而是观局的社会各界”。 通过阅读财经杂志对此事件的追踪报道,我的经济视野得到了拓展,这也提高了我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对我而言,这场争斗是一堂免费的MBA! 在我看来,创业难,守业更难!黄光裕创立的国美电器是典型的家族企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在变,所以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该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我并不是说改变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而是进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进,摆脱家族企业的一些弊端,让企业的管理模式趋于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陈晓个人形象受损,这是必然的,作为雇员,他应该守本分,应该对老板和企业忠诚,他公然的背叛必让他陷于不义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