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关于冬至的记忆,还是来到苏州之后,苏州人的习惯是“冬至大于年”,冬至这天一定会很隆重的过。所以我们也会跟着提前下班回去过节。虽然在我们老家没有这个习惯,但是我们还是觉得这种习俗值得保留。
冬至我们会包饺子,不知道是谁告诉我们这个习俗,我们这么多年都习惯性,到了冬至就包饺子。
冬至到了,也就预示着,这一年即将结束了。无论怎样,古人的每个节气,都寄托着对明天的美好期许,我们也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