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作者: 罗日荣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2:31 被阅读0次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文/罗日荣

苏轼.《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苏东坡全集》

罗读心语:读到此文,马上就想起清代彭端淑的 《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看卓契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其实,人要有两种精神:一种是“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的精神;一种是为朋友可以肝胆相照,“无所求”的精神。

致敬卓契顺!

相关文章

  •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文/罗日荣 苏轼.《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

  • 如若有所求

    如若有所求, 必然会尝到求而不得的苦, 哪怕仅有几分, 如若无所欲, 那也少些人间闲事的扰, 就算言语道断。

  • 静斋悟志

    人生在世当有所求有所舍,欲求仁者,得仁则此生足矣;舍生而取义者,得义则无憾矣。 今世之士,俱礼义而知忠孝者鲜矣,此...

  • 若有来生,远去矣

    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 ...

  • 返观佛号不失,顿觉万事大吉

    多有弘法者言:“净土门外之种种法门,高深幽远,而末法众生浅机不契……”此言大错特错矣。所谓‘圣道门’者,顺彼而言也...

  • 所求不多,唯现在矣!

    有自己温馨的小房间 粉红色的落地蚊帐 天蓝色的帆布窗帘 还有 暗黄色的挂灯 有一个迷你的坚果音响 播出动听的音乐 ...

  • 合理的慈悲

    故我等念佛人若有所求,不论满不满愿,当知皆是佛慈。不可因所愿不满,而对佛心生怀疑,乃至退失善根,所失甚大。

  • 苍青仙侠传3

    “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

  • 无求

    当无所求时只是去经历生命而已,责任和义务是分内之事,内心深处的一种使命感自然发生,随缘恒顺,别无他求

  • 递推算法思想

    递推之顺推法解决“斐波那契数列”问题 Q :斐波那契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为例子引入,又名“兔子数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a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