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
——季羡林
主题:
借助去莫高窟的路途所见,由荒芜到沙漠中的一点绿,由梦幻走向真实的敦煌,蕴含了作者对敦煌的热爱,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构:
在去莫高窟的途中一路荒凉寂寞。
走过数百里平野,看见了沙漠中的一点绿
走进敦煌,又怀疑敦煌的不真实
敦煌的与众不同
千佛洞的壁画震惊世界
千佛洞里栩栩如生的壁画,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图
对洞子里壁画的感悟
洞子里的老鼠——艺术家的创造
绘画中的人物艺术
情感变化:
普通——升华
金句摘抄:
在那里,一走出一个村镇或城市,就是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在这里,一离开柳园,也是平野百里,禾稼不长,然而却点缀着一些骆驼刺之类的沙漠植物,在一片黄沙中绿油油地充满了生机,看上去让人不感到那么荒凉、寂寞。
我们就是走过了数百里这样的平野,最终看到一片葱郁的绿树,隐约出现在天际,后面是一列不太高的山冈,像是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
此处并没有崇山峻岭,幽篁修竹,有的只不过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岁老榆,高高耸入云天的白杨,金碧辉煌的牌楼,开着黄花、红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也许毫无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
至于千佛洞本身,那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五光十色,云蒸霞蔚。无论用多么繁缛华丽的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的。
片段仿写:
原文:
此处并没有崇山峻岭,幽篁修竹,有的只不过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岁老榆,高高耸入云天的白杨,金碧辉煌的牌楼,开着黄花、红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也许毫无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
句式分析:
此处(),(),有的只是(),然而()
仿写:
此处并没有城市喧嚣,车水马龙,有的只不过是红墙青瓦的楼阁,枝叶繁茂的玉兰树,开着黄花、白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绝没有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里,给人的感觉却是震慑心底的清幽,闹市中的一处静隅,一片葱绿中的一抹嫣红,一个令人向往的清修之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