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43948/113c8b092853278a.jpg)
鞠师傅的手艺没得讲!给他说你的意图,他勾画出图纸,拿给你看,八九不离十。你和他修正确定图纸,他据此做出来,不多不少,正好!
小时候看过人工制砖,二四那种尺寸,有一个砖的模具——我们叫“砖箱”——用木头做成,一撑一关,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砸进经人和动物踩踏糯软的泥巴,用木头和铁丝做成的分泥器上下切割,拍打泥胎开箱,一块砖就做成,放在隔离木板上,几块一起抬过去排成排,下雨和晚上盖上稻草竹子扎的遮挡。砖干了就送到砖瓦窑里,彼此之间铺上煤块煤渣,起火烧前后四五天封窑,窑上头注水。待冷却到一定时候打开,看砖的成色质地。从前老家人中意青砖,所以如果开窑看到砖是红色的,就会说烧窑的人技术不过火,就像红砖一样。后来在城市看到人们都用红砖,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些不过火的师傅都来城市工作了。
还要一种砖不用烧制,比烧制的砖块头大,差不多一块抵烧制砖二十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老家这种砖已经很少有人做,除非是家里经济实在拮据不得己才为之。具体的做法是在大砖模子里倒进有粘性的泥土块,用工具夯实找平,阴干后拼砌成墙,墙不能太高!
本周一我们用上鞠师傅做的大砖模具,已经制作出来的三块砖里,参与者贡献了东西南北不同的工艺。说起小时候各自见识的工艺,每个人都详细有板有眼有来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都分别做了一块。夯实的大砖都有份量,共存在屋檐下,等着时间来风干它们。
我们预计一周做三块,堆成耕读馆“火”主题房间的内在隔离矮墙,周一的三块开了一个头,这几天吸引人来回忆和探讨。今天就有幼儿园孩子的爷爷奶奶,指着大砖,回忆他们离开的故乡的场景风物,制砖以及随之而来的用砖,建成房屋的居住感受,记忆的闸门打开,一应俱全,源源不断。
砖家啊砖家,多么落地的感触!
![](https://img.haomeiwen.com/i8943948/85d93f83ee80d2de.jpg)
文/唐康
图/王小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