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家长群可够乱的。
重新开始的网课进行了一周,周末了,似乎每个人都有点小兴奋。群里各科老师留作业学生问作业;有老师发布小测成绩然后跟着几句老生常谈似的解读;班主任提醒准备一寸照片办毕业证用;班主任提醒明天可以去学校拿书……
只见信息的最下面,灰色字体显示,有两个学生“拍了拍”班主任冉老师,而这两个学生,年前就去了职教。。
立刻想起,前两天在一个领导群里也看到类似的情况。两个男老师,你拍了拍我,我拍了拍你,没有任何表情的回复,没有任何语言的解读,那时,我对他们莫名其妙的举动感到好奇,甚至穷尽自己的想象力,虚构了可能的一两个场景,最终以“无聊”“矫情”为由嗤之以鼻。
看来,这事,有点不简单哦。马上发消息给冉老师:拍一拍是怎么回事?怎么都拍你呢?
冉老师一脸懵逼,说,不知道啊!问儿子,也是一脸茫然。我们凑在一起争论着,探究着。莫非,这也是技术难题?
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老公满是不屑,头也不抬地说,“拍一拍”都不懂?就是拍一拍啊!
对这些“新鲜事物”,老公向来是没有发言权的,今天,镇定且坚决。
你说的啥?难道你知道?我抛过一个狐疑的表情。
有什么难?拍一拍嘛。
儿子似乎受到了启发,在手机上戳了几下,欣喜的叫道:“明白了!”我低头看,家庭群里,他拍了拍我,拍了拍自己,满是骄傲。
“就是点图像,双击。”儿子解释说。我嘟哝着,明明是点一点,为啥叫拍一拍?
随手拍了冉老师两下,很过瘾的样子。
“你怎么也——”冉老师惊呼之余,肯定有羡慕。
“又学一招!”我得意地说。
“怎么弄的?不懂了。”
“小儿科,双击头像而已。”我示范性地,又拍了拍她。
很快,冉老师也拍了拍我,随后,附加一个大大的笑脸。
我又跑到家长群,拍了拍娄老师。不一会,娄老师回复:“又说错话了,让你见笑了。”
怎么了?我竟然有点晕。
“你刚才不是拍我了吗?我之前发了一条消息,让学生去学校拿书时把试卷带回去,对答案。这话有问题吧?”
哦,我一个搞怪的动作竟然在娄老师的心里激起波澜,估计是冥思苦想,字斟句酌,才发现自己的表达可能有问题。
我心里陡升歉意。“没问题,你想多了,我只是玩玩而已。”
可爱的娄老师全无半点恼怒,“你拍我我很高兴,这说明你关注我。”
拍一拍,心里暖暖的。
晚上,和侯师傅聊天,一言不合就拍了拍他。
“刚学会了一招,显摆显摆。”我说,“只是不大明白,啥时候用?”
侯师傅拍了拍我,说,有提醒作用。
嗯,是了,侯师傅提醒我,该睡觉了。
拍了拍他,我要离开了。
第二天醒来,发现公众号一篇文章《微信拍一拍新功能,了解了再拍,ok?》,不禁汗颜:拍一拍,简单的一个动作,竟然包含那么丰富的情感。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暗恋;分别日久,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矫情;无法回复的尴尬;无法表达的歉意和无法释怀的思念。当然,还有善意的提醒和自我的反省。
好久不联系的好友,拍一拍,你还好吗?
给同事的京东水果助力了,拍一拍,我来过了,记得回访哦!
催过几次的作业,学生还没交,拍一拍,不管你来不来,我一直在等你哦!
……
拍一拍,没有表情包的敷衍,没有不顾情境直接表达的突兀和打扰,只是对着关注的头像点两下,就能把对话框置顶。当对方打开对话框,收到震动提示,犹如收到一个亲切的问候:
我想你了,你还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