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草海

作者: 一叶孤飞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20:04 被阅读13次

    探奇(32)

    作者:戴宣长

    草海,位于威宁回族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侧,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屋脊”区域,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面积为4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底部海拔2100多米,是贵州省最高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泊(甘肃青海、云南滇池、贵州草海)其中之一。有110多种鸟在这里自由栖息,繁衍后代,被誉为鸟的“天堂”。一九八三年,草海被划为贵州省水生鸟类自然保护区。

    草海有悠久的成湖历史,古称“南海”。据科学家考察,草海的生存历史,距今约二十万年左右。它几经沧桑变化,经历生存、消亡、复苏、放干和恢复等阶段。早在更新世初期,古草海河是沿着威水背斜北翼发育,成为长江上游格泽河的一条支流。到中更新世末,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在草海湖区的一段断块下陷积水成湖,终日奔流不息的河流,变成万顷碧波的湖泊。这就是草海的生存。后来,由于草海下游地区地下裂隙通道,落水洞等岩溶作用、发育以及羊街河溯源侵蚀,草海因漏水而成为天然的盆地,沧海变成了桑田。据《威宁县志》记载:威宁,“城西、南、北三面俱有海田,广袤数十里,在昔可耕。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诏卫兵屯田其中,于是凿中、北边、南边三河以灌溉海田数千亩。”说明草海在当时干涸过。

    《威宁县志》载:“清咸丰七年七月(公元1857年),落雨四十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把盆地内大部分水洞堵塞,水淹盆地,大水时涨至城南斗姆阁门外,并以今大桥为界形成南北两海。(南海又称东海,系草海之主体部分;北海又称西海,下海子。)至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水忽大涨,两海遂为一,名曰草海。草海又复苏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草海也遭浩劫。1972年,甚至有人信口雌黄,荒唐地提出:草海地势高,离太阳近,不仅可种单季稻,还可种双季稻。结果,动员8000民工,耗资130万元,大干两个冬春,排水造田,围湖夺粮,使翡翠般的草海成为灰茫茫的泥泞沼泽之地,昔日的“明珠”黯然失色。

    一九七八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并将其划为鸟类自然保护区。草海又得到了新生,重放光彩。

    草海气侯温和,属于热带季风气侯,类似春城昆明冬暖夏凉、冬干夏湿的气侯特征。素以光能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而著称。

    “万顷波光似洞庭”的草海,水质优良,风光迷人。草海四周,青山环抱,苍松掩映;湖中生长的三棱草、水葱、水沙草、龙须眼子草、海菜花、海藻、菱角、蒲草等水生植物,在碧波中荡漾;草海中长生的细鱼、白鲦鱼、荷花鱼、鲤鱼、鲫鱼等,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戏游,清晰可数;湖畦肥田沃土,庄稼茂盛,牛羊成群;湖的附近还有六洞桥、望海楼、长堤、川祖庙等名胜。春天,草海四周群山上繁华似锦,为草海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盛装。夏天,草海气侯凉爽,渔舟穿梭,渔歌互答,笑语阵阵,波光似银,田野碧绿。秋天,草海如翡翠铺就,天水一色,秋叶与绿叶,金色的稻田与连绵的群山相映,色彩丰富。冬天,各种侯鸟在草海的蓝天中飞翔,在碧绿的湖中觅食,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大自然为草海绘制了巨幅绚丽多彩的四季美景。

    草海是鸟的天堂。鸟,是草海的精灵。在草海及其四周内有鸟类110种,占贵州省鸟类数的26.4%,在水域和沼泽中,数以万计的雁鸭就有17种,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草海的48种鸟类,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要保护的鸟类有凤头鸊䴘、草鹭、翘鼻麻鸭、罗纹鸭、琵嘴鸭、红头潜鸭、白尾鹞、灰鹤、鹤鹬、三趾鹬、黑翘长脚鹬、家燕等,占协议中要保护的候鸟的21.1%。专家们还在草海发现贵州鸟类新纪录28种。有十多种鸟类仅见于草海,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百鹳、黑颈鹤、白头鹤、游隼等,其中黑颈鹤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全世界有鹤十五种,中国就有九种,我国人民自古爱鹤。民间传说,鹤与神仙为伴,是长寿、吉祥的象征。黑颈鹤繁殖在青藏高原,深秋到草海过冬,翌年三月又返回。黑颈鹤十分惹人喜爱,它黝黑的头尾,淡黄的长嘴,鲜红的额头,金黄的眼睛,细长的双脚,灰白的羽毛,俊秀潇洒。每年隆冬季节在全国仅有一千只左右的黑颈鹤中,就有400只左右来到草海越冬。还有成百上千的灰鹤、丹顶鹤、黄斑苇鸭、草鹭、大雁、野鸭等,不远万里飞到草海过冬,给草海带来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各种鸟类生活在草海周围的农田、民居、水域、灌丛、草坡、针阔叶混交林区等地方,形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鸟的王国”。草海,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鸟的天堂——草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dg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