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是三毛文集的第一本,集成了三毛年少时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以及后来对少年时期的回忆。 这些小说多以青春、爱情为主,其中还会夹杂着一些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些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年少的三毛的映射。
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缘故,三毛从小的文学熏陶很浓,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所以,当我们还在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三毛已经读完一遍红楼梦了。然而小学的三毛常常过着一边作文被当做范文贴上黑板一边挨数学老师打的日子,偏科是相当严重的。
终于三毛考上了重点初中。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一次数学老师的当众羞辱,自尊心强的三毛终于决定肄学。
三毛的父亲年轻时希望做个艺术家,所以他把三毛送去了一位年轻画家那里学习画画。正是这位年轻的画家老师改变了三毛以后的人生。他虽然话不多却似乎能读懂三毛的心。他不强迫三毛,不想做的时候就不做,什么时候有心情了再做。雨季不再来里有一篇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我越读越觉得三毛是在写自己对这位老师朦胧的爱情,但我也觉得三毛是没有表白的,三毛把他摆的位置很高,以至于自己不敢高攀。
后来三毛去了欧洲流浪,其实是去学习,充实自己。首先要过关的是语言。 以三毛学习德文为例,短短三个月就从初级德文班毕业,并且成绩第一。荣誉的背后是每天十六七个小时的勤学苦练。三毛之所以如此勤奋读书学习的原因之一是她对知识对艺术的渴求,二是体谅父亲供她读书的不易,用三毛自己的话说,她的费用是父亲在幽暗的台灯下一点点加班加出来的。所以,三毛特别珍惜。
不能不说三毛是个情感太丰富的女生,她可以让只在车站见了一面的东德军官为她敞开后门,继而甚至有了一见钟情以身相许的念头;她可以把无理烦心的机场稽查事故变成生动活泼的派对,以至于让执法人员一个个拿她当朋友甚至亲自送她到目的地的故事。
善良的三毛刚到欧洲时小心翼翼,谨遵父母吃亏是福的座右铭,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三毛终于爆发了。人就是这样,对那些每天被我们压迫着的人我们可能会觉得理所应当,继而投以鄙夷的目光;而当这些被压迫着的人一旦翻身做主人,我们又会觉得他们因为拥有了独立人格而顿时高大起来。
有过叛逆,但始终怀揣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有过迷茫,但终于在贵人的帮助之下走出人生的泥淖;有过艰难困苦,但一直在柔韧坚强的意志下冲出黑暗找到了光明。这就是我在《雨季不再来》里读到的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