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大家频频转发的一篇文章《村子已死》,让人看了感触良多。蓦然回首自己的乡村记忆时,我们也会感慨万千。
过去的村头巷尾,老人、青年、孩童齐聚,大家在茶余饭后聊天、说笑,回忆过去的美好,畅想以后的幸福。你端个碗,他拿块馍,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碰上比较嘴馋的小孩,大人会你给掰块馍,他给夹点菜,小孩欢喜的笑了,大人高兴的也笑了,真是悠哉,悠哉。
现在的村头巷尾,还是同样的老人、孩童,同宗同族的青年怀揣着梦想、肩负着抱负去举目无亲的城里打工了。替代他们的是一帮穿着靓丽的男男女女,打着公司旗号,扮着专家摸样,推销保健品、日用品。或者是拿着喇叭滚动播放:旧手机换盆,换菜刀......他们有的是单一的进行行骗,有的是白天踩点,晚上行窃。那些人来一波,走一波,老人们聚一次,散一次。经常有来的,老人们经常有被骗的。纵然村委会三令五申给大家强调那些推销的是骗子,但是老人们还是屡试不爽。到底是老人们太无聊了,还是精神太空虚了。这是为什么?
过去孩子上学,从家里步行到学校超不过10分钟,一天三顿饭都在家里吃,上下学不用接送,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可以自理完成。碰到过好多次这种场面:家长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懂事的孩子趴在自家门口的门墩上写h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年高考,时不时会传来某某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消息。那些辍学的孩子,多半是家里经济不允许才辍学的。
现在孩子上学,有在乡镇的,有在县城的。加上教育资源整合,那些不大的村子,小学,幼儿园都被撤了。保留学校的村子,生源也是少之又少。家长们信奉着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格言,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进最好的辅导部。教学环境越来越来好了,教学硬件也越来越好了,但是每年高考达二本线的人数却寥寥无几。那些早早辍学的孩子,多半是不好好学,玩游戏,打架斗殴,谈对象......就算是硬着头皮上了专科,也是晃晃荡荡的三年,出了校门很少提及自己曾经的学校和专业。也只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人为了撮合一桩婚事,为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反复提及这娃或这姑娘在某某大城市上过大学。“不管咋样也是大学,人家也进过大学门。”这是媒人经常说的话。这是为什么?
过去过年,你家蒸花馍,蒸枣山,我家炸油饼,翻嘣嘣。这家忙着剁馅包饺子,那家忙着买红纸找人写春联。忙忙活活中伴随着笑声 ,在四处洋溢的笑声中忙忙活活。正月里去亲戚朋友家送的都是大的白面馒头,夹杂着一些煮饼。
现在过年,蒸花馍,枣山的少了,偶尔会有炸油饼的。超市里卖的东西都是成品,有时就是静等过年。去亲戚朋友家送的都是礼盒,很少见送大的白面馒头。生活越来越好了。看似热闹非凡的场面:或打麻将,或斗地主,或炸金花,或斗牛,是为了哥们朋友增进友谊和感情,其实都是一门心思的想从哥们朋友身上弄个千八百块钱。有人会调侃,虽然你在外面打工挣钱真的很狼狈,但是你在家坐庄时真的很神气。这是为什么?
过去红白喜事街坊四邻都会放下活计提前几天就来给帮忙,或帮忙洗碗,或帮忙端盘,或帮忙搭棚,或帮忙布置院子。办丧事埋人,棺材都是大家一步一步抬到地里,墓坑都是大家一锨一锨填满。
现在红白喜事街坊四邻有些人就过来随个礼吃个席,办丧事埋人,有的地方直接拿车拉,用推土机填埋。这不是机械革命的进步,这是人情味的缺失。越来越感觉乡里乡亲之间没了人情味了。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把家称为老家,或者故乡的时候,我们已经与家貌合神离了,我们离家很远了,那个叫家的地方一年也回去不了几天。此时此刻想起了一句话: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容纳不了肉身。
有时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其实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为了给父母孩子生活上的改观,背井离乡,打工挣钱。在我们一直愚昧的认为物质基础可以胜过一切,改变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因为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大,生活的乏味,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感,对生老病死的惧怕感,被“卖狗皮膏药”似骗子的虚情假意一次又一次的捕获,一次又一次的被骗。
孩子在性格塑造的黄金年龄没有与父母过多的沟通,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上好奇心与惰性的驱使,以及自空能力差等多方面因素,打架,上网,早恋占据了他们本该好好学习的心。因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过短,溺爱的没有底线,面对成绩不堪的孩子时,还会自我安慰的说:咱屋娃就不是念书这块料。
因为虚荣心的泛滥,过年回家与发小玩伴各种攀比,从上学时成绩的攀比,到出校门手机的攀比,到处对象阶段对象颜值的攀比,到结婚时彩礼、车队的攀比,到结婚后生儿生女的攀比,以及最后的房车攀比。让人不能好好的聊天,不能好好的回忆过往,时刻沉浸在虚荣的氛围里。
在我们信奉的人不到礼到的红白喜事处事原则的笼罩下。他家有事你不去,你家有事他不到的恶性循环下,造成红白喜事帮忙的人少了,好多需要帮忙的事情都承包给服务队。因为青壮年的缺少,棺材只能用灵车拉了。
其实,我知道每个人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徘徊的时候,受到互联网自媒体嫌贫爱富浪潮的冲击,我们偏离了初衷的轨道,片面的认为物质财富就可以决定一切。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父母的恐惧,自己的浮燥,孩子的叛逆。
有时我们也会抱怨这个时代如何如何,其实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需要什么?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所有事情都会物极必反。凡事都要雨露均沾,在保证收入的前提下,陪陪父母,看看孩子,去街坊四邻的红白喜事帮帮忙。
其实乡里乡亲的人情世故就是村子里的一种文化,一种软实力,就是一个村子的村魂。
目前看来村子的过去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就算是我们看到的变化,无非是砖瓦土墙房变成楼房,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这都是物理变化。主要是我们变了,我们的心态变了,变的:浮躁不堪,盲目攀比,虚荣至极。纵然我们买了房子扎根城市,我们也会陷入一种窘迫:自己是城里人,自己没有正式工作:自己是农村人,自己不会料理庄稼。
我们需要扪心自问,静下心来好好反思,既是对自己的改变,也是对村魂的一种召唤。
愿我们可以产生共鸣。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