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娃娃从外面走回家,大汗淋漓,一进屋我留交代她,擦汗换衣洗手喝水准备午休睡觉。
但是她坐住了,不动不吭声……然后我就想发作了(什么态度啊)
但我先到房间里冷静下来,出来客厅再跟她聊聊,她当时也有委屈眼睛红红的。
在从前,我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擦汗不换衣不喝水不困吗?”
今天用了磕老师启发的问句:你希望妈妈和你一起怎么做?
孩子说了一句:我想要你等我。
我当时也是有情绪的,但是听到她的想法后就被敲了一下的感觉。我用肯定的口吻告诉她,妈妈在等她,她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后,她忽然就很爽快地完成一系列动作了。
回想起来在进屋前我就很躁热了,为了尽快从外头到家,我一路拉着她走的很快,也许这让孩子觉得我不想等她。进屋时的表现也是她的自然反应。
我本也是情绪瓶子,之前因为自己怎么也吃不透使用“共情”等正面管教的工具特别自责,后来个案时和老师聊起来,才发现可以更敞开的和孩子沟通。当我们了解到他们当下的想法时,才更容易合作,而不是一边压抑大人的情绪一边给孩子的情绪命名。
“术”与“道”的距离嘛~
磕老师教的这句话,在我们家挺好用的——“孩子,你希望妈妈和你一起做些什么,你会更开心?”
分享给每位觉得自家有个蜗牛宝宝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