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校园
徘徊在智慧校园大门外的数字迎新

徘徊在智慧校园大门外的数字迎新

作者: 要多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0:51 被阅读283次

数字迎新系统,作为早年间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系统。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数字迎新已经从最早的现场报道,扩展出了网上预报到;从最早的全程人工操作,实现了在线缴费,自动分宿舍等各种业务;从最早的选配系统,变成了大多数学校的标配。

但是,时代总是在变的。

老系统面临的新问题

早年间,在互联网上流行着一种说法:9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80后是网络移民,而70后是网络难民。

由70后网络难民们主导开发的数字迎新系统,也许在80后的网络移民眼里还说的过去,在90后的网络原住民手上也能凑合用用。但是,00后一代已经要来了!他们是什么?他们是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长的新一代,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数字迎新,会不会是互联网+时代的怪胎呢?

即便在笔者这个网络老鸟的眼中,现在的高校数字迎新系统,也已经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却登录不了系统

每一个考上心仪大学的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都是兴奋的,一定会第一时间打开录取通知书的信封,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如果看到系统里有个面向新生的App或网站,也一定想去试一下。

但是,据笔者了解,现在迎新系统的设计逻辑,在新生打开应用的那一瞬间,一定会被石化掉。因为系统会告诉他,现在您用不了,绝大多数学校的迎新系统要等到您报到前两天才开,简单的说就是“您慢慢等”。

信息化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暑假的时候,学校的很多部门,都在忙着为迎接新生做准备,无论是招办还是资助办,假期都要值班接听学生电话,为新生服务。然而,面向新生的迎新系统,却迟迟不能开启,既不能让学生第一时间体验到成为大学生的快感,也不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太多的帮助。

明明服务新生是迎新系统的最重要价值,但这个本应发挥六十天价值的系统,却往往只开三天。

只有让学生做,没有为学生做

迎新系统,一直以来是被作为一个管理业务系统建设的,所以在迎新系统里,学生要填报自己的各种信息,要上传照片,要缴学费,到现场还要被扫来扫去。

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些事情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登录迎新系统,是真的想看到这些东西吗?

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新生们,他们最需要什么?是了解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看看学长学姐的校园生活,跟同年级的学生们聊聊天。

如果能有校长的新生寄语,有辉煌的校史,有知名的校友,那还真的值得到朋友圈去晒一晒。如果能有面向新生提供的优惠服务,那还真的值得看一看。如果有个能自动回答问题的小机器人,还可以去挑逗一下。

但是,这些在迎新系统里却基本都没有,我们有的是填表、填表、再填表。填表的确能体现出迎新系统对管理的价值,但对新生的价值呢?

整天喊信息安全,密码居然是半公开的

记得早年间的时候,银行为了办卡,会和机构合作,帮大家办卡。那时的银行卡密码,使用的都是诸如 123456、888888 之类的密码,那时笔者就在想,这么玩儿多不安全啊。但好在卡里没钱,而且要用就必须有卡片,卡片在我手里,初始密码简单点,也没什么关系。

也许是受到了银行这个愚蠢做法的启发,最早的时候学校的系统也是使用了发放固定密码的方式,从教务、图书馆、财务,当然也少不了迎新。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诉求越来越高,银行们早已换用了新方式,但学校们却依然理直气壮地沿用着老方法。

很多迎新系统都是用考生号和身份证号作为凭据登录系统的,可这些基本上是半公开的,并不是只有考生本人知道,而后这些东西又被当成了学校各种认证的密码沿用下去。

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学生交付本应只有学生本人知道的事情,往小说是不安全,往大说是有点不负责任,与当今互联网的做法相比,与国家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要求相比,都相去甚远。

从数字迎新到智慧迎新

从数字校园时代,到智慧校园时代,并非只是时间的流逝,更不只是一个字眼的变化,而是无论在业务上、在内容上,都能更多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同样,从原本的数字迎新,到新一代的智慧迎新,也应当解决掉那些固有的问题,否则数字迎新系统恐难进入智慧校园的大门。

调整思路,不再依赖新生数据

新生无法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就登录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迎新系统是依赖新生数据的。只有新生数据整理、导入进系统后,迎新系统才能开启。而学校的招生录取是分批次进行的,学校招生部门在寄出第一张录取通知书,到最终一次性给出新生名单之间,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这往往是学校招生部门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过去,笔者在做迎新工作时,也曾经尝试跟招生部门沟通,让他们加班尽快整理好数据,招生部门的同事也很配合,但无论如何这份数据也要到八月上旬才能拿到,而数据本身也还需要整理,最终进入系统基本就到了八月中旬了。

但是,迎新工作真的需要新生数据吗,是不是惯性思维在作祟呢?

实际上,即便是新生信息采集这样的强业务应用,也不是非有新生数据不可的,因为除了一些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外,招生部门提供的数据并不是特别多,也不是特别规范,很多时候都需要新生重新填写。

那么剩下的服务,无论是学校的信息展示,还是面向新生提供的问题回答,甚至结伴同行、调查问卷、线上考试等等,也都不需要提前导入完整的新生信息。

也就是说,新生完全可以自行注册进入学校的迎新系统,需要的,仅仅是控制注册人员的范围和对注册用户的实名认证。

更新技术,实现新生实名认证

让新生自行注册登录,会使得整个迎新系统的运转更加顺畅,并且可以直接解决半公开密码这个奇葩问题。

在互联网的早期,有一个“你永远都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条狗”的说法,因此很多人对于用户自行注册的身份验证问题有一定担忧。但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通过手机App来鉴别一个人是否是某个身份证件的拥有者已经越来越简单了。即便是对身份识别非常严格的券商,都已经允许用户通过在线方式开户。因此,现在我们并不会特别担心,自己是在和一条狗聊天了。

对于迎新工作,高校也可以通过管理调整和技术更新,实现更加安全的新生身份识别。譬如,新生用手机号注册,注册时通过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激活码鉴别新生身份,新生自行输入姓名和身份证件号,之后通过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鉴别注册者是否真正拥有该身份证件。

加强运营,为新生提供贴心服务

如前文所述,新生对于学校充满了憧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对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有各种疑问。

而这些,恰恰是迎新工作最应当解决的问题。在迎新的应用中不仅应当对学校的情况有充分的介绍,而且应该充分考虑新生的诉求,不要一味的灌输学校的制度,而是要用年轻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充分地将优质的校园文化第一时间传播给新生。

同时,过去很多的咨询、答疑工作完全基于电话,由人工完成。那么是否可以梳理出新生最常见的问题,建立知识库,通过已经逐步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辅以人工,在线上进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校工作人员的压力,还可以为新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写在最后

大家一直都在说,信息化重在一个“化”字,什么是化,就是一个过程,不仅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一个从有到好的过程。

虽然,今天的数字迎新已经能解决学校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距离好、距离优秀、距离卓越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在发展、用户在变化,如果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服务的企业不能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又如何能顺利地跨入智慧校园的大门呢?

相关文章

  • 徘徊在智慧校园大门外的数字迎新

    数字迎新系统,作为早年间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系统。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数字迎新已经从最早的现场报道,扩展出了网上...

  • 在大门外徘徊

    在大门外徘徊 人来人往忙碌的身影 在眼前慢慢消失 把生活写在路上 一步一个脚印 如此坚实 留在身后一串串沉闷 声响...

  •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概述:当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数字校园过渡到了智慧校园,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每所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状况不同,上...

  • 数字孪生 智慧校园可视化决策系统

    产品概述 数字冰雹 数字孪生智慧校园可视化决策系统,支持整合校园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校园综合态势监测、校园...

  • 智慧校园建设小投入能实现吗?

    随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已由简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发展到向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智慧校园阶段。通过智慧校园...

  • 智慧校园建设汇报

    九、智慧校园,让学校发展走上快车道 10月,我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全力打造数字校园。一是全校199名老师,2875...

  • 全面推进智慧校园

    我校智慧校园全面实施以来,老师们努力尝试使用智慧校园,我们在努力推进智慧校园,先后举行了智慧校园下的语文、数学思维...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要如何学习?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吧

    1.学习环境日界创新,数字校园走向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资源学习电子书包的出现对我们的视力会有影响,那么我们采取了措...

  • 校园迎新

    杨柳月中秋声起,白云飞渡光阴急。 又是一年迎新日,豪气干云逐高低。

  • 科技引领未来教育!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正在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为主题的智慧教育建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徘徊在智慧校园大门外的数字迎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ef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