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饭,莫过于与亲朋好友之间。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将“饭”与下棋术语“局”组合起来,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自古以来,饭桌这个方寸之地,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交场景之一,承担了更多的非食物功能。
对于参加饭局的人而言,吃饭只是载体,设“局”办事情才是目的。
吃饭的人,如果陷入了“局”里,就骑虎难下,甚至惹祸上身。
“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聪明的人都知道,事情能不能成从来看的都不是饭局,而是你有没有让别人认可的实力。
所以他们,都已戒掉了饭局。
很多人,正在被中国式饭局毁掉
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肩。
网上曾有一期热门综艺剖析了中国式饭局的结构:请客的核心人物叫“局主”;又能喝酒,又会搞气氛的叫“局托”;局托的局托,负责补漏周全的叫“局精”;最后买单叫“局奴”。
大家各司其职,表面上是相聚吃饭,实际上是社交战场。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是想从中获得战利品。把正事拐着弯地谈,坏事换着法地绕,小心试探,话里藏锋,每一项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步步为营。
不少人笃定地相信,在中国,想办事儿,得靠饭局。可常常是,饭没吃几口不说,反而喝出酒精肝,吃出一身肥肉,伤钱伤身之外,效果却很一般。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渐渐离不开酒桌了,除了对酒精上瘾依赖,更是喜欢觥筹交错的感觉,间歇性清醒,持续性迷醉,不求意义,但求过瘾,无力面对现实,只愿沉浸在彼此的吹嘘里。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由于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而导致这些人酒精中毒的,大多是因为饭局。
而且,你在饭局上结交的陌生人越多,一定会越疏忽自己的家人和最亲密的好友,消耗自己的家庭幸福不说,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与好友的熟络。
糟蹋了身体,疏远了最重要的人,中国式饭局正悄悄毁掉多少人。
饭局,不会扩充你的人脉
有人说自己参加各种饭局,不是为了办事,只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扩充自己的人脉。
但扎心的事实就是,人脉永远是同一阶级互相流动,打破圈子的壁垒,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自己没实力不优秀,你认识再多的人,也没有用。你也根本没办法融入大佬们的圈子,扩充人脉更是无从谈起。
而往往在喧嚣的酒桌上建立的友情,最后都变成了微信里一张干巴巴的名片。除了让好友人数多了一名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周国平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论述:“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社交很重要,朋友要交,人脉要积累,但你不需要一场又一场的饭局,需要的是一次次有价值的遇见。
聪明的人不参加饭局,是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够结交人脉的根本,而参加饭局是一种最高成本的沟通方式,无论是时间成本、健康成本还是精神成本,最终都需要自己来埋单。
聪明的人明白,有效社交的本质是一场资源互换。当价值对等的情况下,又何需饭局,一通电话就能解决。
如果价值不对等,参加再多饭局也没什么用。
戒掉饭局,好好吃顿饭
曾有一个名为《我们一生将会遇见多少人》的短片,戳中无数人泪点。
人的一生中,大约会遇见80000人,这些人都曾跟你有过一面之缘。
但当你陷入困境、急需用钱的时候,愿意借钱的不会超过10 个人。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你的安全底线。
翻翻你的朋友圈通讯录,有多少人,加了好友后再也没有了交集;有多少人,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头像的存在;有多少人,只是点赞之交,甚至连他的模样都要回想半天?
所以,与其在低质量的社交上透支生命浪费时间,不如好好花心思来经营一下自己的人生。
去健身,会收获一个健康的体魄;去读书,会收获一个富足的灵魂;去会见老友,会收获更深厚的友谊;去陪伴妻儿,会收获更美满的家庭;去学习技能,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
贾平凹在《老兄,今晚的饭局我就不去了》一文的结尾处写道:“几时我来做东,回报你的心意,咱坐小饭馆,一壶酒,两个人,三碗饭,四盘菜,五六十分钟吃一顿!”
最好的饭,莫过于与亲朋好友之间。不用什么豪华大餐,山珍海味,只要感情真,哪怕是清粥小菜,街边小食,也能吃出人世间的美味。
在静谧的时光里,减少无用的饭局,将时间投给自己,肯定会雕琢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