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是大白菜小时候吗?黄豆是怎么变成豆腐的?白薯是怎么变成粉丝的?花生是长在地上还是地下?
你的孩子知道这些吗?
虽然没干过多少农活儿,但好歹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也曾下地边干边玩儿过,对于一些农活操作、作物生长、食品加工,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吃饭的时候,我喜欢给孩子讲这些知识,孩子也喜欢听。
讲这些有什么用吗?现在别说城里的孩子,就是农村的,又有几个会关心农业?
记得我小时候,分不清农作物是会被嘲笑的,那要比不识字还严重。那时节还在批林批孔,而孔子的一大罪状,据说就是分不清韭菜和麦子,于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罪名成立。
农民们,从春种一粒粟开始,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土地、呵护禾苗,灌溉、除草、除虫,直到秋收万颗籽。农业是最让人踏实的产业,是最看得见付出与收获的产业。工人坐在流水线前,每天重复着重复的工作,然后一个月拿一笔薪水,他要费很大劲才能从产品中找出自己劳动的痕迹。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每天写写算算,然后到月底就会有一笔钱到手,他不知道自己的哪些劳动如何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可是,我们却从精神上越来越远离农业。愿意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越来越少,机械化大生产让农业越来越工厂化,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生活在城市的半空,不光人在半空,精神也在半空。一方面让自己的生活高歌猛进地发展,一方面却总是被突如其来的不踏实感搅得夜不能寐,总感觉得到的一切,都不真实。
是啊,人类大规模离开土地,才有多少年,人类远离食物的匮乏,才有多少年。
河森堡的《进击的智人》一书中有个观点,说是匮乏推进了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饥饿曾经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像我这样年过五旬的人,是被饥饿的尾巴扫过的一代,往后的人们,大约就再也没有经受过饥饿之苦。向他们讲饥饿,有一种和夏虫语冰的隔膜,他们愁的是减肥。
所以现在全民倡导节约粮食,如何向这些没有经历过饥饿,没有和土地有过亲密接触,四体很勤依旧五谷不分的人解释粮食的重要性,怎么讲都是抽象的说理,因为现在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都稀缺成摄影家的取景地了。
那就讲讲地球上的食物,也就够我们吃得饱,要想人人都吃得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依旧是不堪重负。人人都要吃肉,人人都要喝奶,那得养多少头猪和牛才能满足全球几十亿人的需求,更何况还要吃更加耗费资源的有机食品。
那就讲讲我们的农业生产,依旧是靠天吃饭。虽然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虽然在年年有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丰收。但我们依旧是在拜大自然所赐,因为没有发生全球性的大的自然灾害,即便有小规模的自然灾害,在全球物流和贸易十分发达的今天,总会东方不亮西方亮。而在历史上,如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温聚降,粮食大规模减产,从而使人口大规模减少的事件,发生的可不是一次两次。
人之脆弱,脆弱到人是铁,饭是钢,一旦粮食短缺,你手中的房产、股票、豪车,将全部一钱不值。我小时候,有句口号叫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现在国家也有储备粮库,只是普通人知之甚少。有备无患,但是我们所备的粮食,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大自然真若是冲冠一怒,我们也只有引颈受戮的份儿。
据说人们在靠近北极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恒温恒湿、能抗很高等级自然灾害的种子仓库,一旦发生全球性自然灾害,它就是灾害过后人们重建家园的希望,所以人们也管它叫当代的诺亚方舟。只是它还从来没接受过检验,人们也不希望它会被接受检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从明天起,和孩子一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