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谈写作
中华文脉不能断!从知人论世到披文入情,教会孩子更懂古诗文

中华文脉不能断!从知人论世到披文入情,教会孩子更懂古诗文

作者: 瀚昊双语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3:26 被阅读0次

诗词和古文寄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吾侪后辈以民族语言和杰出的文本传承为框架,回溯往昔,与作者隔空对话,唯有借鉴过去方能知悉现在,也唯有正视自我方能融入世界。私以为欲学好古诗文,教学双方不妨尝试以如下几处为抓手:

首先,注重断句与朗读的基本功。鉴于现代生活已失去了古代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因而想通过古诗词进入前人的情感世界,只有反复吟咏,才能形成语感,从而寻求和古人相感应。所谓“因声求气”,就是根据声韵特点,感受诗词节奏,内化于心,外化于诵。朗读得正确、流畅与清爽,才能体味诗词内里的七情六欲。

其次,既要依托文本,又要跳脱于文本。要想通晓诗文,必先知其作者;而欲察作者其人,又必先明了其时其事。这正与孟子倡导的“知人论世”观点相呼应。譬如,教导者引导学习者对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时移世易,追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借古喻今,共情“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仕途乖蹇……凡此种种,都能令学生更熟稔诗词的前世今生。

再次,解构文本,从炼字与用典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洞烛诗作主旨。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导者或可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剖析诗词里意向的传情言志,与文字勾连生成的意境之美,从而使赏析不落于浮浅和窠臼,而是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延展思维,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从与文学相通的“泛文化”角度切入,横向旁及相关学科,纵向解构文本内涵,实现广度与深度的合璧。

最后,对于古文,应不止局限于音义的训诂,而是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去代入相似情境,去模仿写作,力求“古为今用,人为我用”。教学过程中的场景置换及文本戏拟,可取得出乎意料的实战效果,更能获得学生的踊跃回应。被许多人视若畏途的古文学习,只要行之得法,也一样可以而且应该做到“寓教于乐”。

唐诗双璧,千古一人.jpg

在诗词的时空里,古朴的《诗经》、奇崛的《楚辞》、豪迈的唐诗、多彩的宋词纷纷入我情怀。我们跟随着前人感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客途秋恨,沉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清新飘逸,赞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恢弘壮阔……,直觉得“五千年文脉如缕,汇成炎黄之血;三万里江山似画,缩微卷帙之中”。​​​​

相关文章

  • 中华文脉不能断!从知人论世到披文入情,教会孩子更懂古诗文

    诗词和古文寄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吾侪后辈以民族语言和杰出的文本传承为框架...

  • 作者作品读者 无言之意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出必显。

  • 少年游——春寒对酒有怀(同网友次韵)

    排名按时间先后: 情情: 湿云卷起一江风,万点落梅红。短亭衰草,长桥断雁,人影入帘空。 渔歌曾绾青衫住,披月到城东...

  • 2020.12.6

    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天不能断更,今...

  • 2022-01-22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披文”是什么意思?“披文”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

  • 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

    在我们每一课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总是我们在课文最后要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来的精髓。很多时候,你会...

  • 五律 春风

    悄悄入中华, 吹开万树花。 寒山披绿锦, ...

  • 一个人得多优秀,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连更第34天,断更了, 原因是入职了,入职阿里, 从最基础做起,半个月的四轮面试,到资格审查,体检,到网签, 我...

  • 这回彻底断更了

    这回彻底断更了,心凉了半截。坚持了184天,眼看着到200天了。却没能及时更文。 复活卡还不能用了,在想日更还得从...

  • 从“日更”到“断更”

    17年5月25日我在《简书》中写下了第一篇文章,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为了什么而写,题目则用作业代替,写一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文脉不能断!从知人论世到披文入情,教会孩子更懂古诗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j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