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水,一看到这字,不免让人生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佳人为什么不在山那边?也许因为,美人都不喜欢山的粗犷吧。
柔情似水,水润万物。得有多么宽广的胸怀,才能将万物裹于其中。也许,世界上,只有水,才能做到。
水滴石穿,则教会我们做事的道理。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铁棒终成绣花针。那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柔软的水一滴滴地洞穿。
个人觉得,喜欢水的人,应该学会游泳。当你漂在水中央时,会感觉到身体周围都是舒舒服服的。因为,那是和万物都亲近的水。
小时候,老家村子,也有一条河,可是,大人们都不准我们去河边玩。久不久出现的溺水事故,让太多的人心痛。小学时,有一年暑假,我在二堂姐家住,帮忙看娃。那里离河边更近,可喜的是,孩子们可以相约去河边洗澡,大人们并不反对。
就是在那个暑假,我在那里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当然是狗爬式的。
中学时,学校是三令五申不准私自下河游泳。而我们,把它解读成有队去就可以。其实河水太混,去的次数也不多。去得多的,是十公里外的一处小水库。说是水库,因为筑有一道水坝。其实就一条小河,大部分地方不到2米宽,最宽处也就一个三四米左右的小水潭。水却蛮深,约四五米深,下层的冰凉刺骨。
我们喜欢在那里玩。一可以学潜水,试了很多次后才敢潜到底,但耳朵会有点痛。二可以学跳水,旁边就是石壁,凹凸不平的突出十块,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一米多高,第二层三米多,最高的有五六米,我们一步步适应着。到最后勇敢地从顶上跳下来,收获着成功的快乐。
工作后,几个娃都从小带去游泳,延续着对水的热爱。从市区的游泳池到乡村的山泉水泳池,再到游泳爱好者在河道上游划设的游泳基地,都去游过。最近在基地看到很多人的玩水设施不断升级,充气床、橡皮艇、桨板船等等。果然连游泳也卷起来了。
当然,水并不只有亲善的一面。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儿时,看过一次村子里的稻田大半被浑浊的河水淹过,那是第一次对洪水有直观的认识。
1998年,正读高中的我们在新闻上看着多地发生的洪水,子弟兵们参加抗洪救灾的画面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1年,读着大一的我们,想不到也会与洪水来一场偶遇。半夜时分,大家睡得正酣,突然有同学一声惊叫,“地上怎么这么多水!”大家纷纷醒来,开灯一看,宿舍地面被约有10公分高的水漫过,不少同学的皮鞋还在漂浮游荡。后来才知道,整个城市内涝了。再后来,了解到是整座城市遭遇60年不遇的洪水,江水早超警戒水位,一边威胁着大堤,一边导致内涝。我们学校因为离江边还挺远,不算严重。好在大家同心协力,严阵以待,最终有惊无险。
2005年,我在梧州工作。虽然是梧州人,但一直在下边县城偏远的小山村,很少逛梧州街道。闲暇时,和朋友们逛骑楼城,看着不少房子二楼墙角边镶着的黑铁环,我好奇地问:“那是干什么用的?”当地朋友说,是预着被水淹时用来绑船的。呵呵,真有洪水淹那么高吗?我还不太信。朋友解释,以前每隔段时间都会淹到街道,当地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水过来,就把一楼东西统统搬上三四楼,水退了就搞卫生。去年建成了新的防洪大堤,据说可以抵挡50年一遇的洪水,应该水灾少很多了。
我们公司在市郊的一个乡镇,一处半山腰上。下班后我们经常走下来在镇上闲逛。街边有一座小桥,下面就一条小溪,桥离溪面有六七米以上,平时在桥上没注意都看不见底下有水。六月里的一天,听说是水灾,公司里停水停电,走下到山脚,看见到处都是水了,去哪都得乘船。我们坐着船去镇外另一处公司基地,船就从平日走路的街道上穿过,当经过那小桥时,我惊呆了。哪里还有桥?连桥栏杆都不见了。
从新闻里得知,市区的防洪堤也挡不住洪水,漫堤了,水还是进了街道。因为很不幸,该次洪水已超过50年不遇之标准。那次的新堤漫堤,据说还造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瀑布,有好几公里长。
网图侵删 网图侵删水就是这样,有喜有怒,有爱有恨。多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一批批知名水利工程投入使用,水患逐步减少了。像家乡梧州,在长洲水利枢纽建设完善后,之后洪水也乖巧很多了。
忽然想起历史上记载的千百年来黄河多次泛滥,每次均有无数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不由得庆幸我们生活在祖国实力强大的今天。
所以,水还是水,一直都没有变。就看我们怎么去和它交朋友,让它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而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对水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