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原理
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死猪、胎衣、死胎等)进行分解,使之成为一种可储存、处置及土地利用的物质。
二、堆肥过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堆肥初期常温细菌(或称中温菌)分解有机物中易分解的糖类、淀粉和蛋白质等产生能量,使堆层温度迅速上升,称为升温阶段。
2.但当温度超过50℃时,常温菌受到抑制,活性逐渐降低,呈孢子状态或死亡,此时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了常温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中易分解的有机质除继续被分解外,大分子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也开始分解,温度可高达60~70℃,称为高温阶段。
3.温度超过70℃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堆肥过程在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易分解的或较易分解的有机物已大部分分解,剩下的是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动减弱,产生的热量减少,温度逐渐下降,常温微生物又成为优势菌种,残余物质进一步分解,堆肥进入降温和腐熟阶段。
4.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水份、温度、有机物。

三.堆肥场地设计——仓箱式
1.投入费用:基建费3-5万(年出栏1万头猪场);锯末屑500元/吨,预备1-5吨,500-1000元。(根据各地价格)。
2.仓箱式:4一5个小间(年出栏1万头猪场),每间可根据规模大小增减尺寸。
3.仓箱式发酵堆肥设计要求:设计堆放空间30一50立方米(立方大小可自行设计)使用三面墙体,要求地面水泥12厘米厚,避免雨水侵入渗漏到地表层。
4.仓箱式发酵堆肥设计要考虑制作防雨水的功能避免雨水侵入。
5.建筑体积需要确定每年产生动物尸体的重量,例如: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场每年需处理24吨左右尸体量,标准是6.25立方米木屑可处理1吨死猪,估计需要体积24x6.25立方=150立方木屑,所需要堆放体积要在150立方,把堆肥区的总体积分配为4一5个小间,计算好堆垛的时间轮流使用。

四.操作运行
1.选用含20%水分的锯末屑,地面铺30厘米厚,放入尸体覆盖20一30厘米厚,尸体避免太靠近堆肥箱墙壁,至少间隙25厘米便于锯末屑有效覆盖并围绕尸体各个侧面、体重大的死猪可先解剖后再放入,避免尸体产生气胀撑开覆盖的锯末。
2.堆肥箱内湿度保持40一60%。堆肥应该是潮湿的但不应透湿,如果堆肥材料能挤出水,它可能在需要混合干燥点的锯末屑。如果水分含量不合适堆肥效果就不理想。
3.依次放入不同体重的死猪并覆盖,20Kg以下猪只和胎衣、死胎可以一起堆放后覆盖,不可大量尸体叠堆一起,导致堆肥分解效果下降。
4.刚开始使用时需定期测量堆肥的温度是否达到一定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内部温度要经常达到50一65℃,这个温度范围能加速尸体腐烂的嗜热菌的快速生长。另外暴露于高温有助于杀死致病微生物,提高堆肥的安全性。
5.如果整个仓箱堆垛的都是大体型母猪,那需要在整个堆叠满仓后堆肥90天时进行机械性移动破坏堆肥,重新分配多余水份,引入新的氧气供给。
6.堆肥全程需6个月的堆肥发酵,尸体通常分解到只剩下骨头,没有软骨组织,避免了气味的产生和吸引昆虫。
7.覆盖一定要严密才能达到堆肥效果,防止啮齿类和食腐动物进入堆肥区。
8.在堆肥满仓后每10天在堆肥表面喷洒水份,表面喷湿即可。
9.每天记录死猪处理量,锯末使用量及堆温便于发现问题。

五.堆肥的利用
跟动物粪便一样,堆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农作物营养来源。为了使用堆肥的潜在回收,堆肥必须用于肥田。生产者考虑尸体堆肥管理时必须估算这个系统将如何跟施肥设备、农田面积、施肥计划和劳动供给先匹配。合理的堆肥操作系统能使病死猪的器官和其它组织快速分解需要花更长时间,我们建议对病死猪的骨头在堆肥里分离出进行掩埋,剩下一部分的锯末有50%可再次堆肥利用,另外需要50%新鲜锯末作为覆盖层的外层。

六.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关于堆肥过程中对致病菌杀灭作用只有极少的报道,总的来说不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国外对堆肥中某些疾病的检测:

福建永诚种猪场技术推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