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笑话闲书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
《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作业大合集

《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作业大合集

作者: 谈笑话闲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4:28 被阅读1次

    今天结营了。

    回想起和小冰老师的这一场际遇,觉得太过神奇。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人会走怎样的路,一切似乎是有命中注定。《秘密》里说,人的生活“实相”是由其人自身的思想吸引而来。我想改变,想阅读,想写作,想认识有这样同样爱好的同侪,于是,就遇到了小冰老师。就如《遥远的救世主》中肖亚文对同窗好友芮小丹介绍丁元英时说的那段话一样——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这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小冰老师说,走远路,见微光,进窄门。我做好了走远路的准备,微光窄门待时日。

    表白篇

    今年元月份,学习过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12堂课》,那时完全靠自学,想要弄懂一堂课的内容,只能是反复听,做笔记,但最后,我还是没有全部学完。没有反馈,也不知道自己学习后的程度提升没有,写稿投稿就不用说了,完全没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适逢小冰老师的训练营要开播的消息,为期30天,很是欣喜,每天的作业有人看有人批改,学习效果有反馈,正是我所希望的。

    报名后,认认真真地跟着课程走,听课,写作业,不过很少和同学们交流。我在班级群里也基本不说话,看过大家的作业,觉得很多人都好牛,我只能默默列书单,按照自己的计划走。

    时间走到6月5号,第二期训练营开营,看到要招募班长的消息,我就自告奋勇地报了名,本想是做个副班,协助班长开展工作,跟着二期把第一期的课程好好再学一次,争取学扎实,然后用空余的时间训练拆书稿和听书稿,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发自内心,不想太早离开这个学习的团队,要是第一期结束了,我遇到问题该找谁呀?想着只有跟着大部队走才是最好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做产品经理打基础,后来的结果是做了班长带120人的队伍。刚开始真的手忙脚乱的。除了日常工作外,开展二期工作的同时要听课写作业,每天都睡很晚,做梦都在想怎么把作业交了,怎么让二期的学员能学到真功夫,每天绞尽脑汁跟着他们互动,这样连轴转了三天,我病了。

    所幸的是,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给力,大家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现在,基本上跟学员的粘性度比较高。每天大家的学习打卡率也相对稳定。因为时间差不多全花了看作业写评语上,所以自己的学习时间真的越来越少,以至到现在,原计划每月读四本写四本分享稿的,目前只写了一篇,后面学到产品篇的时候,很明显感到心力不足。有时候确实也挺焦急。但一想到二期还有那么多学员需要我去服务,又在心里把没办法阅读的内疚压了下去。仔细想想,我依然是在成长学习中啊。我在学习如何服务用户,在学习怎么跟他们建立有效的链接,我在看他们的文字,总结他们的困难,分析他们的学习心态,看他们如何一步步突破自我,看他们怎么打开心扉与周围互动,,,,,,,抱着一颗成长的心看待这些,由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变得应付自如。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想,练习写稿子和做一个学习工作者哪样才是我最想要的呢?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两样我都想要。而且,只要有机会,我想一直跟着老师走下去。 

    小冰老师说,人的本质=信息+模式。 我的理解是,接收储存什么信息,决定一个人的起点,思维及行动模式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跟着这个团队,不到一个月,我不仅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成天脑海里只想着怎么学习,怎么高效利用时间,就连平常十分粘我的6岁孩子,只要一看到我在电脑前工作,她就会悄悄地把电视关掉,自己去写作业,复习,洗澡,上床睡觉,不再需要我陪了。呵呵,言传身教原来这么好使。

    小冰老师还说,积微者,速成。仰头能望大海,低头能踩砂石。每一微小之处做精细至绝妙,积少成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今天抽空把手头的工作整了整,还被老板表扬了,她夸我的课件比之前做得好多了,还问我是不是有去学习——她知道我一直在网上学习,但具体学什么倒不是很清楚。我哪有再去学习什么课件的制作妙招啊,我只不过是把老师的这句话记在心里再实践罢了。

    以前做销售时,老大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听话,照做。这四个字看似简单,真正要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因为它违背人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无限的创造力,要把自己的想法禁锢起来,把以前的习惯弃之一边,还真是一个蛮难的功课。小冰老师经常说“本质”“逻辑”这样的词,细细分析,“听话照做”的逻辑,是在一个新的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直到新的好的习惯成为自己下意识的一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创造,才有可能成就另一片天地。

    《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课程总分为三部分:阅读篇、写作篇以及产品篇,旨在用来帮助学员打动进步回路,搭建适合TA个人自己的成长蓝图,从高效阅读到抛开套路我手写我心再到打造产品,最后还用真实案例告知如何做读书会,小冰老师在课程里完全开放了自己的心法和经验。我们一起先来看看阅读篇的内容。

    阅读及创作篇

    阅读篇讲了五种阅读方法,即: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纳博科夫卡片法、、主题阅读法、费曼阅读法

    一,倍速阅读法:着重提升阅读的速度,适合非虚构类书籍,以下为我第一次训练时的记录:

    书籍:《翻转式学习》使用了老师建议的三个诀窍,分别读了不同的章节

    1,手眼协调,横扫文字的结果为每分钟820个字。

    2,Z字形等把一页文字看成一幅画,结果为每分钟1191个字。

    3,找关键词阅读,结果达到了每分钟1531个字。

    目前看起来,找关键词更快,几乎达到了手眼协调的两倍。

    是不是说找关键词是最快的呢?

    也不一定。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每个章节在心里都没有印象,但是,个人对不同章节的理解程度却与过去经验有非常大的关系。刚好用找关键词阅读的那一章是“学龄前岁月”,我扫一眼过去就能很快抓住作者的观点。速度自然就提了起来。

    虽然如此,我还是找到了更合适自己的阅读诀窍:简单的句子可一扫而过,难理解的段落看成一幅画结合上下句理解阅读,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找关键词就特别快。也就是说,阅读时可把这三个诀窍合理运用。

    二,苹果阅读法:着重在一个小时之内读完一本书并能复述,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提一个清晰明确的问题。老实说,我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是失败的,使用的书籍依然是《翻转式学习》,因为提的问题并不明确,摘苹果时自己也不能确定。第二次回听课程后续续拿《翻转式学习》来练习。这下就快多了。我的问题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或学习方法有哪些?摘了了15个苹果如下:1,在创造中学习;2,提问并解决;3,设计目标、方法及一切;4适时反馈;5,讨论式学习;6,坚持实践活动;7,在玩耍中学习;8,判断;9,建立兴趣小组;10,人人参与;11,互相学习;12,鼓励;13,交谈;14,综合思维;15,激发学习力,灌输式都不会成功

    (课程学完后,惊奇地发现:这次训练营除了少了玩耍这一项,其它都用上了,如果没有效果,只能怪自己没有努力:))

    三,卡片阅读法:每天三张卡片,有效积累写作素材,原句标明出处,用“见”和“思”的形式保存下来,所思部分300-500字为宜。作业如下:

    卡片1,昨天不可寻,明天犹可追

    我见: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高,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变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我思:这段话意思是说,昨天不可重来,哪怕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沉湎过去,就迈不开双腿往前走。未来值得更好的期待,人要永远向前看。

    过去留给我们最大的意义,是能让我们吸取养分,作为重新上路的动力。过去,无论是精彩还是平凡,平常心看待就好。

    古代仲永的经历告诉我们,聪慧固然是老天给的最美的礼物,如果不好好拆解,最终的结果也只能平凡如路人。一味夸赞已取得的成绩会让人有种成功的错觉,以为自己已攀登到了山峰的最高点。

    把每一段抵达的终点当成下一个旅程的出发点,这样,我们不会因为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一时失败而萎靡不振。心里有目标,眼里有征途,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卡片2,急与积

    我见: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五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思:一桩看似简单的捕鸟游戏,表达出孩子都能懂的道理:急功近利取不到真经。

    在参加小冰老师的课程之前,我曾经加入过五花八门的训练营,有教如何找套路写鸡汤文的,有教怎么在短时间内写小说的,有教怎么写文案的等等。每一位导师风格各异,在他们所处的领域里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上课时也能倾囊相授。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笨的人,导师每讲一个课题,一般情况也似乎能懂,按道理,我没学到五成功力两三成会是有的吧。。可问题是,听课了,写作业了,结果却不甚理想。什么原因?还是一个“急”字。我急着找套路,急着构思小说结构,急着下笔编造文案,忘了输入这个无比重要的环节。没有输入,所有输出的文字都是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当然也得不到行家的认可。

    小冰老师经常说,能积微者速成。成功没有捷径,欲速则不达,成功又是有捷径的,捷径是把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细做精。读书变现,看似很容易,不就是读几本书写几个文字嘛,谁不会读谁不会写呢?可是,真正要摸到门道,还是得沉下心来下苦功夫。一周精读读一本书和一周精读三本书的人是有差距的,一周精读三本书和一周精读三本书又写卡片分享稿的人也是有差距的。时间长了,差距越来越大,积微的魔力就出来了。

    万事急不得,积微能速成,金玉良言,谨记之。

    卡片3,墓碑文化

    我见:死亡不处理,人活起来会很困难,这是每一个民族无可回避的大事情。

    ——唐诺《尽头》

    我思:日本人处理死亡是将王维的诗刻在墓碑上,一来惦念亡者,二来安慰活着的人。死亡与诗,看起来是两个边际的事情,被日本人关联起来,哲学意味甚浓。人类的终极问题“我从何处来,又往哪里去”困扰着每一个活着的人。有限的生命里到底什么是值得追求的?金钱、利益、权利、个人成就还是利他的作为?爱恨情仇纷扰一生,最后终将归去。用一句“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给予交代,旁观真切,似乎只是寻常云游没有归期罢了。

    中国人如何处理死亡呢?平常百姓在亲人坟前立碑,会雕刻xxx之墓,出生x年x月x日卒于x年x月x日一定会有,另有孝子孝孙xx立墓字样,在心理上和逝去亲人之间牵一条绳,有了这条绳,逝去的灵魂能安息,活着的人能安心。诗句通常是没有的,哪怕是文化人之家,也几乎不可见。中国人的墓园,可能非常整洁有序,萧瑟感则不可避免。

    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属性。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并擅长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民族,盛唐时期对奈良朝影响重大,日本民族对王维诗句的推崇于是变得有迹可寻。以前有个日本客户跟我闲聊,他说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日本讲究团体性。一个个团体并存互不打扰,如果某个不熟的人擅自闯进去,其他人会觉得很惊讶。在死亡这件事上,日本以家族为单位抱团,统一诗句表达怀念;中国是忠孝家国文化,老祖宗是一个家庭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立亡者生平更显庄严肃穆。

    四,主题阅读法:适围绕某个主题内容开展阅读,也为列主题书单打下基础。奉上作业:

    樊登老师有一次讲,未来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在家庭而非学校。他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倒不是说学校管理者、老师的理念或经验不行,而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会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课本的教授上,更看重孩子们的读、写和考试分数,对于影响孩子未来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书单之一:《翻转式学习》

    《翻转式学习》这本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为父母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深刻剖析了现今学校教育的落后及弊端,提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在于问问题和引导,反馈比小班教学更有效等教学理念。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叫拉塞尔·L·阿克夫,他本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在研究、咨询、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涉及美国350多家公司和75个政府机构;另一位是丹尼尔·格林伯格,撰写了大量的先进教育著作。二人合作著作的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为8.0 ,值得为人父母者读一读。

    书单之二:《刻意练习》

    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类型的人物,《刻意练习》给出了相对精准答案。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在本书中强调: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人们看到的天才表现,只不过是他们经过了刻意练习。缺少有目的的练习,即使学习时间跨过一万小时,也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为7.9。困惑孩子花了时间学习效率却不高的家长,可以拿来翻一翻。

    书单之三:《正面管教》

    读了《翻转式学习》,也翻阅了《刻意练习》,还是没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或者是,那个学习成绩牛的自家娃为什么总是喜欢和我对着干?那么,我们可能需要从与孩子的沟通上下点功夫。

    在这里推荐《正面管教》这本书。它的作者为简·尼尔森,他是一位教育学博士,也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在书中运用案例帮助家长们分析每个行为背后的逻辑,以及行为发生的后果评估。看完书,你将会知道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知道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知道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所有来自孩子的令人头疼的问题,本质上都不是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书中会告诉你答案。《正面管教》的豆瓣评分为8.8分,值得智慧父母人手一本。

    书单之四:《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

    严格来说,《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一共分六级,每一级约10本。适合5至12岁的中国孩子练习英语听力。我女儿把它作为睡前的必读课本,一般两天可以读完(也可以说听完或背诵完)一本。近两个月,她的英语进步神速,外教夸她词汇量多且口音纯正。她才六岁,幼儿园是没有英文课的,她一周只上一次外教课,其它时间,就用它来练习阅读与听力。目前豆瓣暂无评分,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本书对孩子的作用。

    书单之五:《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最后要推荐的这本书为《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女孩子的逻辑思维相比男孩差,所以学习数学是有难度的。如果你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就决不会这样认为。《刻意练习》里讲,每个孩子的智力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天才与平庸之分,是因为有目的练习来衡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加以练习及反馈,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弄懂一切新知识的,当然也包括数学。《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的作者为常青藤爸爸和陈伟凤。这两人

    一位是有着非常多先进教育理念及实践经验的父亲,一位是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书里用对话的方式把孩子遇到的难题呈现出来,逐一用数学思维分析解决,帮助孩子轻松学好数学,让家长不再迷茫和焦虑。豆瓣评分:8.9适合担心孩子数学思维的家长阅读。

    五,费曼阅读法:也称终极阅读法,方法是,读到完全不明白时,重头开始读,直到弄明白为止。我个人认为,如果将纳博科夫的卡片阅读法与费曼读书法结合起来,就能写好一篇精读文章了,以下为小试牛刀,将二者结合,被评了优卡:

    我见: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缪丽尔.斯帕克 《翻转式学习》开篇绪论:何为教育

    我思:这段话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英国著名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使用引“引导”准确定位了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老师的功能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遇山借刀逢水递木,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建立一套属于他个人的学习系统。反观我们学校的教育,通常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端坐着听”这样的一种灌输模式,把学生固定在板凳上的同时,也把思维禁锢住了。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中国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是一个道理。

    后面的“侵扰”一词则是对错误的教育进行控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想法,有创造力。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她三岁多的女儿拿一张画给我看,画上画了云、树还画了各种的小花。我问她:云是什么颜色的呀?她回答:白色。那你画的是什么颜色呀?她说是蓝色。我问她:为什么呀?她说:因为天要下雨了,又还没有下雨。我当时很吃惊,孩子的认知观察能力居然这么好!如果我一上来就去评价,这云画错了,云是白色的,那就出大洋相了!

    在这过程中,我还提交了预测2019年新出版的畅销书的作业:

    《我快要幸福了》

    副标题:一个作家和抑郁症的搏斗

    作者: [美]达芙妮·默尔金(Daphne Merkin)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张竝 

    出版年: 2019-5

    一句话推荐:

    本书出版后风靡纽约知识圈。《纽约时报》、《纽约客》、《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全球著名媒体盛赞。

    预测理由:

    这本书得到了世界各界名人的推荐,他们中有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诗人、导演及艺术家。

    据说,在中国,有约5千万的抑郁症患者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今天,心理健康也被列到较为重要的位置。

    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易被忽视但死亡率排名前三。大家熟知的张国荣、乔任梁都曾深受此病症折磨而去世。崔永元也曾公开说他自己患有抑郁症,而且还创办了“小崔不抑郁”公众号,帮助抑郁症患正面干预。

    心理学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医生,对它一无所知或知之甚详的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也从侧面证实了多表达感情,洞察内心活动,回味自己“冲动”前后的感受和体验,用写作的方式来宣泄感情,可以帮助缓解病痛的方式有效。

    内容简介:

    抑郁症令人绝望,但并不耻辱;它晦暗不明,但也有斑驳的银光。

    在这本生死攸关的暗黑回忆录中,默尔金回顾了自己与抑郁症长达一生的搏斗;她用罕见而又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罹患抑郁症的诸般痛苦;她撕去了生活的面具,无所畏惧地坦露自己的心魔,并疯狂地追寻黑暗尽头那束微微闪现的希望之光。

    默尔金所受的折磨源于童年时期爱的缺失,并一直绵延至今,如今她的生活运转正常,抑郁症也处于可控的状态,只是并未“治愈”。对此,她总结道:“抑郁症的对立面并非是某种难以想象的幸福,而是一种几近满足的状态。”

    也立下回归初心写作的誓言,作业如下:

    童年时期,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傍晚,表姐一个人躲在河边的柳条下看书,任凭大人到处寻找。错过晚饭和西瓜,只一个人手捧着书坐在垫了外套的青草地上,好久不曾挪动,仿佛那书里,有比晚饭和西瓜更为重要的东西,一分神一恍然,就会不见了似的。那时,我在姑妈家里看到最多的东西就是书。零食当然是有的,只不过不能随意吃,要看完一本小人书以后洗了手才去拿。大约是那时,我才知道连环画是什么东西,也第一次从连环画中知道了李逵这个名字。知道他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子,说话大声,动不动就发怒,可他对母亲却是很孝顺,人虽然鲁莽了些,却也很忠诚,真有趣。

    也还记得,第一次去新华书店,用摘了一个星期莲蓬换到的钱,买了两本厚厚的书,一本是《汉语词典》,当时的价格是7.63元,一本是《红楼梦》,价格为9.25元。《汉语词典》某天放在桌上不知被谁拿走了,伤心了许久;《红楼梦》历经风霜,依然还完整。仔细算来,它陪着我也有二十五六年了。而书里的人物,在一次一次的翻阅中,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就算是这样,当别人说起《红楼梦》里的人物时,我还是不敢插嘴,唯恐自己的一知半解惹人耻笑。那时是没有概念要深入去想某个人物的。后来看西岭雪写《宝玉传》《黛玉传》,才知道还可以在原著作上进行创作这一说。现在想来,那就是读书变现里面的《听书稿》呀!

    除去写作文,我写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日记了。写孕期反应,写宝宝成长记录,写工作的烦恼,写生活的柴米油盐,也写过虚构的网络小文。有阵子还心血来潮时写过身边的朋友——那时我立志要写够250个,原因是某天听说如果一个人离开时有250个朋友,也不算枉活一世。后来写了十五个,没有坚持下去。在众多的日记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凭着童年的记忆,写过十多篇有关于舅舅的文字。后来我把它们整理好给了他唯一的女儿,只想为她缺撼的人生做点什么。记得他有天问我,我最喜欢谁。我回答是舅舅。他笑了,又问,如果他老了,我还会不会这么喜欢他?我说会。他信了我。我当然喜欢他呀,他风趣,耐心,对生活充满热情,更重要的是,比任何一个人都疼我。虽然舅舅永远也没法得知我会做这样的事,但我还是用行动告诉他,我喜欢他。想念他。一如33年前。他女儿今年33岁,如果他活着,应该也是个57岁的老头子了。前几天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过程十分艰难。没有经过失去亲人的悲痛,体会不到他看似平淡文字里的心酸。

    写作,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大概它是喧嚣生活里的一片净土,是尘俗凡间里动听的音乐,是悲悯的小王子,是孤独,是希望,更是人生的救赎吧。

    更鉴赏了一篇古典作品: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桃红柳绿春色盎然,清晨薄雾笼罩着积满花瓣的小院,因为昨夜有雨,今晨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雨珠,柳条青青,轻盈朦胧。此为一静。黄莺轻啼不惊梦,此为一动。静动相宜,勾画清幽之环境,所以人才能安然酣睡,独享这一刻的宁静。雅致之境地,又何偿不是心境闲适的写照。果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意,意中有情,情中含趣。

    陪小女读《声律启蒙》,常叹服于古人精简凝练,意境悠远之词之功力。桃红对柳绿,宿雨对朝烟。前者色彩明亮,后者一个“宿”一个“朝”,把时间交待得清清楚楚,毫无费话。花落莺啼,不思不念不喜不悲,依境而起,自然而生。如此,又怎不能得一“乐”字?

    甚至写了一篇“英雄之旅”的作业:

    我的英雄之旅

    英雄是很少的。出名的英雄就更少。更多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事。那些外人看起来不够尔尔的小事,很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得的体验。也许就因为这难得的体验,让一个人突然福至心灵也说不定。我就是这个人。

    小时候,家里姐妹众多,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给一块钱拿在手上就是一块钱,自个儿想什么花都成,我们家父母给一块钱,我们姐妹常常是拿来算着花。一根冰棍五毛钱,一块钱只能买两根,四姐妹怎么分呢?不成,得攒起来,等父母下次再给一块钱了再买。作为家里的老大,脑海里常被灌输的是“妹妹们还小,要让着点”或者是“有什么好吃的,要想着妹妹们”的观念。现在来总结,不就是要谦让和懂分享吗?身为农民的父母说不出太多高深的话,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身教。一家人吃饭,缺一个人不能开吃;父母没有夹菜孩子不能先动筷子;有好吃的,即使再爱吃,也要先夹给爷爷奶奶和最小的妹妹;饭肯定是不能剩在碗里的,得吃多少盛多少。这些生活里的细节,要说对我的影响,大概也就是参加工作后,时时想着他人罢了。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品质。也不值得一提。

    然而有一件事,还是值得讲一讲的。有一年的盛夏,据大人们说,堤外农场的西瓜地一片连着一片,熟透了的西瓜个挨个排着队像是接受检阅的士兵。”他们要大发了。”大人们最后总结道。他们指的是农场的驻地居民非本地人。农场原来是一片荒地,也不知是从哪一代人起,众多外地迁来的人群守着这一片荒地开始扎营谋生。因为地势的原因,基本没有稻田,只有旱地,地通常用来种西瓜、甘蔗和棉花。反观一江支流之隔的我们这边,倒是多数种水稻。每到夏季,西瓜熟了,他们和我们之间的交易就成了米瓜互换。货币交易是很少见到的。

    大约是某个星期天的早晨,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加入到一群大人的骑行队伍里。自行车可能有新旧之分,唯一相同的是每个后座架上都绑着一袋新米。父亲也给我绑了10斤。10斤大米可换20斤西瓜,也够妹妹们解馋好一阵子了。去程换购十分顺利,有人帮忙称秤,有人帮忙装袋,有人帮着绑在后座架上。可能他们看我年龄小又瘦弱,心生些许怜悯,又多给我装了两个。我扶着摇摇晃晃地自行车,好不容易握住车把,稳住,骑上,跟着大部队往回走。忘了说,那时我大约10岁吧,双脚还够不着二八式自行车的踏板,每次一只脚踏下去,身子会顺势一歪,然后趁着力度向相反方向摆过来保持平衡,另一脚背会适时勾起踏板后再换成脚底踏下去。不用太担心会摔跤,这种骑法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已驾轻就熟。一路顺顺利利。直到一声轰雷在头顶炸开。这时我才发现,因为西瓜太重,我已落在大部队后面很远。雨就这样淋了下来。路面渐渐湿了,骑是不能骑了,只能勉强推着走,后来,雨越来越大,泥巴绞进车轮里,车轮陷进泥土里,最终动也不能动,我一个人站在雨里扶着自行车,望着前后没有人影的路,绝望极了。也就那一小会儿的绝望。我寻遍草丛找了根木棍,把车轮里的泥土刮下来,再慢慢试着往前推。就这样,走一截停一下刮下泥再走,也不知到底走了多久,只记得回到家,双臂麻木,双腿则虚弱得站不起来了。母亲说我傻,怎么不把西瓜丢了,这样不更轻松吗?我也晓得可以把西瓜丢掉,可那是父母辛勤劳所得的10斤大米,更是妹妹们念了许久的钟爱水果。我还记得问父亲呢,母亲说他去寻我了,估计是在某个路口,与我错过了。

    后来,遇到一些挫折,都会想起这件事。也因为有这件事,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暗自鼓劲。10岁的时都能做到的事,成人了反而没有勇气,自己都会瞧不起。当然也记得,不管什么时候,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很多的时候是家人。

    作业也不完全是自己写,有时老师还调皮一下,让我们抄写美文,个中用心,自己体会:

    抄写比阅读更有力量

    阅读一篇文章,即使是精读过后,也很少能做到记住并背诵原文中的句子。抄写时,眼睛看文字,心底在默念,念完笔尖已把句子书写完整,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和手到。人全身贯注,心念合一,思维变得清晰,感受变得具体,作者透过文字表达真情实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阅读是观赏一幅画,抄写是精琢雕刻品。

    我们的大脑很神奇,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字,反馈到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把它想像成一幅画,这当然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关。画中人物山石俱现浓墨淡彩相宜,熬是好看。至于着了多少墨使了多少种颜料是记不得的。雕刻品则是把画的实物直接递到你手中,你会翻来覆去细细琢磨:这刀用了几分力,这眼神如何雕得深邃,带着好奇揣摩,总想得知个道理来。凝神鉴赏的当会儿,作品已深深印在脑海。

    关于写书评,老师是这样说的:

    书评,相当于议论文,是对一本书对作者的看法,对原创性要求比较高

    如何写书评,没有固定的模式

    《完全写作指南》这本书的作者劳拉.布朗提到,可用写作轮盘的算法精密计算出每个创作环节,环节共分六个: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改

    流程切割清楚,打破六个环节的线性结构,只要保证在每个环节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就行,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作为起点进行创作

    第一步:明确目标

    目的: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是好书要推荐,觉得不怎么样的书也可以批评或者吐槽

    第二步:站在读者角度思,假设自己是读者,会希望看到什么?

    一是关于书本的信息:

    读者对书有兴趣时,需要透露更多有趣、有用,值得进一步阅读的信息;

    读者对书没兴趣时,要写出对读者有价值的信息,勾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如果是帮助读者排雷,写清楚讨厌这本书的原因

    二是关于对本书的态度:勇敢地公开表示出你的态度

    第三步:运用头脑风暴锁定要表达的内容

    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内容该说,哪些不该说

    时间:有价值有用的信息列出来使用卡片阅读法和苹果阅读法

    第四步:组织文章,谋篇布局

    开头介绍书的基本信息,中间讲述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对内容进行深入的说明,结尾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告知这本书值不值得读,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写初稿

    快写慢改、对于想表达的内容,要有所取舍

    第六步:修改

    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理想状态:放一放再修改

    总结:有书要有评,主要是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复述内容

    1,不可直接全部抄书里的内容

    2,要基于书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等联系起来,写出对读者、对自己都有价值的文章

    3,标题破“旧”,使用新媒体标题

    变现也有小窍门,一起来学习学习:

    巧妙利用心理学效应,实现读者和创作者的深度沟通

    深度共鸣:通过你的文章影响用户购买你推荐的书和课程

    主题:教大家通过写分销文案实现与读者产生深度共鸣

    1,写分销文案需要掌握的基本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2,如何在0资淅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书店老板”?

    3,读书类分销文案的进阶版是什么?

    一,掌握六个影响力法则——反复读《影响力》这本书。(嘿,刚好我有这本书)

    1,互惠原理:你想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先付出什么。

    A,不能等着别人来看你的文章,你要主动去看别人的文章,认真评论;

    B,有空多在群里交流链接;

    C,正在做产品的同学,要多在社群曝光;

    2,承诺一致:人人都有言行一致或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应用在分销文案:在起步阶段只能推荐某个作家的书,始终言行一致,就能扩大你的影响力

    3,权威法则:人们有一种天然地服从权威的心理。

    应用在分销文案:

    A,引用名人名言;

    B,宣传推广产品时语气要自信,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得高一些。

    4,社会认同:指“社会认同心理”,也就是从众心。

    应用在分销文案:

    写清楚有多少人喜欢这本书,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有哪些名人推荐过这本书。

    5,喜欢法则,即比较偏好原理起

    6,稀缺法则: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更能激发人的行动力

    拓展阅读面

    语言风格调整,使别人产生极强的购买欲望心法:

    1,亲身经历——增加信任;

    2,私密化沟通——离人越近,离钱就越近。

    二,成为“书店店长”——开通有赞微小店。

    过去开一个书店比较难:要有前期投入,要选十,要打通进货渠道,要雇人。

    现在有了互联网:事情可以变得简单。

    推荐分销平台:有赞分销平台——不用担心物流,只需选出好书,用手机点几下,把书推荐给需要的人。

    三,分销文案的进阶版:

    卖课,分销课程

    具体方式:写课评,写卖课的文案,可以做书评人,也可以做课评人,还可以做第三方测评机构。

    卖课具体的做法:和卖书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一点心得分享:

    咨询了众多的线上线下英语培训机构,不断地试听和沟通,最后终于为孩子选了一家线上的英语培训机构。当时看中它们的有三点:一是全北美外教,口音纯正;二是教材呈现阶梯式;三是老师固定,同伴固定;四是每堂课50分钟,两个孩子可互动学习;五是外教课+中教复习课,高频复盘。

    其实最开始打动我的,还是他们的分销文案。仔细回想,那文案真的是用了种草语言:首先就是讲了创办人的亲身经历;接着把家长的希望与焦虑交织的情绪一古脑儿地倾倒出来,让人产生共鸣。

    在孩子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她的进步特别大,总想着要分享,把她学习阅读英文的视频放在朋友圈。。总是会有家长来问,孩子是如何进步的,也真的有两位家长购买了他们的英语课。

    呵,我是在不经意中使用了亲身经历来影响别人。

    这堂变现课特别重要,学习到这里,我似乎开始顿悟了。。。。。。很庆幸自己还一直坚持着。读书变现,原来并没有那么难。

    精读文章怎么写?

    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创作,打通五感,激活神经回路

    精读文章,即精读文章之后写的原创美文,创造精读文章应该主抓三点:

    一,定位

    解析百万公号:

    1,核心主笔定好选题——主题:《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传统文化为主流文化,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此选题能击中大部分心智

    2,编辑部几人分头翻书,查找资料;团队可以做,一个人单打独斗用前面所学4个阅读法也能实现

    3,把素材进行有效组合:通过创作回路和纳博科夫卡片法来实现

    解析一位语文老师的个人公号:

    一篇文章写一个主题诗人,语言幽默风趣,有自己的风格

    启示:各种阅读方法+卡片+心力=做到这些并不难;先胜后战,先做好规划,过程即结果

    解析只写一类读书产品的公号:

    用户思维:与你有关,对你有用

    每周一篇6000字左右深度书评,适当结合一些当下的热点

    启示:这对于认真学习的学员来说没有想像中困难

    又比如:书单狗

    只写一种读书产品:书单

    启示:A,大批量阅读;B,对书有基本鉴赏能力;C,像出版社老板一样选书,预测爆款书籍;D,运用之前教过的技能进行叠加和组合

    总结:精读文章的三种定位:

    A,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

    B,按照某个主题,持续地写;

    C,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地写

    二,内容关键

    用文字语言创作最重要两个的心法:

    A,去清单:写作时列清单或写一堆排比句,从智、趣、美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比较平庸的创作手法;列清单的时候,会让你的读者感到很紧张。清单本质是信息截面,而让大脑感到愉悦的是信息流。

    B,重密度:密度越大越有价值,你要让你的书评和精读文章有密度。

    启示:如何提升文章的信息密度?卡片阅读法+看信息密度比较大的好书

    高质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三,产品如何延展

    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怎么办呢?

    把自己的卡片放到微博或朋友圈里,也是一种创造

    卡片法的精髓: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而不是把一张卡片扩展为一篇文

    个人心得:

    学了这课,我先从定位对照了自己的公众号,应该是属于第三种:读书产品类型。我的公众号取名:谈笑话闲书,从名字可以看出,它是分享书籍的一个公众号。

    内容很关键,要求去清单和重密度,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很久没有更新了)去清单基本做到了,但是否是信息流写法还不确定;重密度,很汗颜,基本没有使用卡片阅读法,主要是卡片库存特别少,每天固定两小时来读书,每天至少写三张卡片。学到的技能千万别丢了。

    关于产品的延展,又提到了卡片阅读法。这是我比较喜欢但只是偶尔做的事情。

    产品篇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读书类经理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

    造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

    人的本质=信息+模式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人天性的教育——蒙台梭利

    不可抑制的创造欲,就是人的天性之一。

    凡是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一,为什么很多人学习知识付费产品之后觉得没有用?

    整个学习中没有创造的过程——达不到真正的理解——不理解——越学思维越混乱——焦虑——恶性循环

    学习的最高标准:以教为学任何一个真心想要学习的人,必须是知识产品经理

    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是把它创造出来

    聚焦你想做的事,遇到同类的人,一起改变潮水的方向

    二,这件事很难吗?

    解决一切已经被解决的问题。

    不用想东想西,我在前面遇到问题,我总结出的方法,我解决的问题,你先去解决就好。

    整个产品版块内容涉及:我发现的问题,做出的预判,最后被市场验证是正确的。

    人人都要做产品经理

    如果想指数级发展,做产品是知识经济时代唯一的选择。

    反证法:没有任何科学原理能证明你做不到,所以你一定有机会做得到

    产品经理成长蓝图,分四步

    第一步:定义你的IP使命,使命决定你的心理能量,也决定你能坚持多久

    思考:你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即如何使用你的生命?

    第二步:升级

    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

    等待那个可以技术爆炸的机会

    方法:

    第一个版块:五种阅读方法;

    第二个版块:顶级创作心法、技法、模板;

    阅读本:21篇美文

    前两部就能卡住绝大部分人

    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就算有,很少人能真正踏实执行

    启示:成功路上不拥挤,对手只有你自己,你要去这完成你的英雄之旅

    普通人的世界大多数都是悲惨的世界

    第三步:悟道——好产品是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弱势文化:等,靠,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心存侥幸,心存偷念,没有独立的人格,不知承担,不敢直面事实,总是希望“奇迹”,希望有救世主帮助其避开规则获利。

    强势文化: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自强不息,以现实为前提,以承担为起点,没有奇迹,只有最大限定地利用规则。

    评判一款产品是良币还是劣币:看它到底给用户植入一种什么文化

    文化的重要性: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品,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

    读书变列这件事的顶层逻辑:

    造强势文化是知识产品的道,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

    英雄之旅——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模版:首先应用在自己的文章上,然后应用在自己的人生里,最后应用在自己的产品里,帮你的用户完成英雄之旅。

    整个训练营的核心内容:

    上面的所有内容;第二版块写作篇里的前三节课;预热课的前三节课

    第四步:造物

    凭什么我能做读书产品类,做出一定的成绩呢?

    关健在于“进步回路”和“高频回顾”

    学会一个东西——知道如何学会——别再忘记——学会一个东西

    如何打造读书产品?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优先选准你比较理解的,有过创造的品类;很多人的悲哀,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知道自己的护城河

    考虑清楚战略:战什么,略什么

    核心的口诀:选题要很垂直,内容要很丰富

    读书产品选题:

    要么更好,要么不同,造产品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关注你自己的有力圈和护城河

    多看一看外圈,研究市面上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

    考虑用户基数,要用户基数足够大

    对行业已经有足够的了解

    线上的课程是思维世界的圈地战争,线下的课程是物理世界的圈地战争

    制定成长计划

    我是《12堂读书变现课》的用户,但没有学完,不是没有毅力,而是听到最后,我真的做不了后期的作业。后来,看到小冰老师要出30天的课程,我没有犹豫就报名了。

    不犹豫的原因有三:

    其一,在线上课程中学习中,小冰老师目前是最值得我敬佩的人,先不说知识面,只单说做课程的态度,和课程里透出的各种哲理,就让人信服不已,想跟着老师多学点。

    其二是想借助老师的平台,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我曾经在深圳,服务于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工作近10年,对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有可供分享的成熟经验,事实上,我曾经也做尝试做过这样的分享,但不是很成功,可能单打独斗比较势单力薄,我虽然现在已经离开那个行业,但如果有同学在理财这一块有想法,可以考虑和我一起做一做。

    第三个原因,则是出于我自己兴趣的考虑,我很喜欢写东西,也喜欢分享。我目前是一名语言培训机构的老师,教小学生写作文。今年的目标是读100本书,写至少50篇的分享稿,我是想好好写文字,重点关注教育类,亲子类的书籍,为目前现有学生家长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扩大我的学生总量,在这个基础上,看能不能做出亲子类的知识付费产品。

    真正要说到计划,确定还没有认真思考过。。现在要做的是高频回顾老师的课程,熟练运用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以及费曼阅读法。先把知识掌握牢固,基础打扎实,再寻找合适的机会。

    学习了听书稿和拆书稿两种文稿形式

    听书稿:是一个音频环境,它的魅力是增加重叠时间。

    创作者熟读完一本书,找到书中阐述的主旨,后用3至5个分论点进行论述。因为是音频环境,语言当然也是运用自然语言。有两个心法需要记住:

    一是交付:也就读者给我时间,我交给一本书的精华内容给读者,采取的是45度的表达姿态,自己不是老师,只当一块幕布,将书面语言投射到自己身上,然后拿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投射给读者;

    二是用线性逻辑谋篇布局,有开始,有中间,有结尾的信息流,线性就像河流一样往下淌。起点为:读者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础,终点是:你要对用户交付的信息。你必须在对象心中定义一个已知,哪怕它不是已经知,也得先定义。先定义——再反问——再去讲。

    听书稿常常有个固定的创作模式,是大家比熟悉的“总-分-总”结构。

    一般来说,在开头部分,先点题,用一句话概括书中精髓;接着破题,说一说故事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激发读者听下去;然后介绍作者,包括作者的特点及成就,直接引出作者的在书中的核心观点。

    接下来是分述部分。针对作者的核心观点,摘取书中3-5个分论点开始论证。论证的过程中,有干货,有实例,让听众听起来,觉得比较有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论点都在同一个逻辑范畴,同时为上一层的核心观点服务,每个分论点结束后,要做一个小总结,同时,引出下一个分点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口诀为: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最后在结尾部分,对这本书再做一个升华性的总结。

    创作的技巧有四个:

    1,由难到易,把书中很复杂的理论给说简单,把不太懂的大词变成容易听懂的小词;

    2,由高到易,告诉简单现象背后隐藏的很牛的东西;

    3,从已知到未知,先从别人心里抓一个已知,告诉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引到新的知识上;

    4,是非落差:你以为是这样,其实换一个角度,没准备会这么看这件事,把读者过去的认知翻转。

    拆书稿:也有人叫它共读稿或领读稿,和听书稿一样,拆书稿使用的也是自然语言。不同的是,它是在一本好书上进行第二次创作。听书稿重在听,帮助用户实现时间叠加,拆书稿重阅读,读者可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完成。

    拆书稿是将一本书拆成5——10个部分,且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它的目的是帮助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借读书人的引导,对生活有启发性的思考。一书一课,一本书就是一个小型系列课,相当于线上的读书会。

    拆书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预告、正文(5——10个主题)和总结。

    通常来说,正文部分要先写,预告和总结放在最后完成。在写总结时,需要升华主题。

    如何写拆写稿?

    用倍速阅读法快速将书读完,然后用苹果阅读法提问题,定标题。拆书稿的标题切忌死板,也不要使用原书中的标题,要有新媒体范儿,情真意节,有一定的信息量,引人入胜,最好使用金线句。写的时候引用原句,提出问题,强调核心观点。

    虚构类的书一般有明显的线条,跟着线条即可展开多个主题;非虚构的书没有线条,需要从书中去调取核心立意。

    写拆书稿的注意事项:

    1,要简要提炼和总结书中较有价值的内容;

    2,穿插对故事的思考和看法;

    3,提出身份代入感,有痛点的问题,迅速让读者进入阅读状态;

    4,注重启发女性和趣味性,夹叙夹议,一般来说,“叙”占30%,“议”占70%。

    拆书稿怎么与变现挂钩?

    除了投稿平台上,还有以下途径可以运用到:

    1,可以发起一个付费微信群,每天早上给大家读一段育儿主题的书,一周一本,一年50本;

    2,领着大家团购一些亲子产品,或者再高端一点的亲子旅行;

    3,生活美学社群,护肤社群,电影社群,成长类读书社群等;

    4,越是稀缺的点子,越容易创造市场价值。

    今天把整个课程的前面一小部分——从预习课到选书(第五课时)能力共八节课全部又过了一遍,重新作了笔节。课程常听常新,高频回顾,希望能全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明天继续复读。

    告知如何上线一门书单课

    真实案例对标:20名职业撰稿人如何组队做上线一门书单课?

    从一张白纸开始起步,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什么是书单课?

    书单课=听书稿+主题书单

    造产品心法: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

    1,调研用户需求或者平台要求,针对需求出一个主题书单;

    2,自己通过各类阅读方法,阅读一本本你列为主题书单里的书;

    3,把你读过的一本本书变成听书稿;

    4,找主播或者自己录音,接着剪辑成完整的音频成品;

    5,上架,按照之前写的分销文案模版,把你的书单课售卖出去。

    五个环节的效果相乘,就是销量了。

    把隐藏的精密处做好做精。

    优秀学员组队的产品

    产品一:读书会“读、写、说”主题书单课

    研讨平台要求:唯一作为项目合伙人参与,团队内部认可合作方选题

    课程策划:完善选题,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制定合同、确定对接人和时间节点等

    出主题书单:每个品类写15本书,一共45本

    签合同、任务派发:与平台方签合同,招募伙伴一起做事

    学会链接:不要单打独斗,要尽量完成六个链接

    1,和老师的链接——交文字版私人作业

    2,和课程的链接——课程内容到底吸收多少

    3,和自己的链接——通过学习取得进步,坚持打卡

    4,和班委的链接——加班委的微信,和班委互动

    5,和同侪的链接——关注优秀同侪,主动组建CP,一起学习、开发产品

    6,和外部的链接——学到的内容能影响到你身边的人

    产品二:为女性用户,特别是妈妈群体打造的一款书单课

    这个价值99元的书单课程,作为福利送给大家,请找各自的班委领取

    它的主题:柔与韧(至美莫于过柔,至强莫过于韧)

    版块一理财困局:主要是点破认知贫困

    《女性贫困》《老后破产》《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谈钱不伤感情》《会赚钱的妈妈》

    版块二认知突破:升级一些理财观念

    《学会花钱》《滚雪球》《穷查理宝典》《小狗钱钱》《好好赚钱》

    版块三技能提升:提长实操技能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富爸爸房产投资指南》《神奇手帐:让金钱看得见》

    版块四柔韧前行:一些女性的自传

    《成为》《向前一步》《沙漠之花》《成为母亲》

    潭叮咚负责内容包括:内容统筹;后期录音对接;对接上架;一些商务对接;收益:拆书稿费;项目统筹费

    书单课是小冰老师内部团队的主要项目之一,认真学习就可以得到撰稿签约的机会。

    以下为感想:

    听了这节课,内心特别激动,很幸运跟着老师的课程坚持走到了现在。看到学哥学姐们学有所成,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暗暗在心里给自己定了目标——我也要做这些优秀同侪中的一员。小冰老师说到做到,不仅仅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讲课的导师,还组团为学员创造更多机会,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真的很了不起!难怪她一直说“人的本质=信息+模式”。她是用行动来实践了这一真知灼见。现在这样为学员考虑的导师真的太少了。

    我本人目前是一家播音主持与写作培训中心的老师,负责的工作为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如果以后的书单课涉及到需要孩子录播音频的,我可以为团队做这方面的工作对接。

    我是一个不得不跳舞的人。读书是兴趣,写作变现、做一名职业撰稿人是现实需求,成长为产品经理是今年的个人目标。为着这个目标,将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勇猛精进。

    围观了学哥学姐们如何打造课程之后,小冰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许:每个人都可以启动读书会,变身知识IP

    如何借力打力,用最小成本启动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会,变身知识IP

    不忧愁模式,理解行业本质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知识经济的大幕即将拉起!

    知识付费行业的本质:知识付费仅信是一个开始,人人都有机会,自上到下,自下而上,这是一次学习革命

    如何启动一个读书会?

    许福琴实战案例:想启动一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初心: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逼着自己学得更系统/把学到的东西在现实中实践

    借力打力:利用社区的资源,提议创建社区读书会

    社区情总工:行政单位,它购买几个社会组织的服务,用来丰富居民生活

    社区内社会组织:社区互且会、悦纳心理、悦心养老

    寻找合作:悦纳心理的心理老师也一直想做一个读书会,于是一拍即合

    KQL:持续地自我赋权

    筹备:线上建筹备群,线下做筹备会,确定几个议题,从一到五逐步讨论

    启动:福琴担任读书会小秘书,心理老师担任线下活动总策划,并负责做读书会海报,第一本书《自卑与超越》在世界读书日这天自动启动起来了,现在已经做了好几期

    线上线下联动:线上清明特别放送,选择两篇有关于清明节的文章,让两位群友为大家阅读取得成功:两篇文章都非常动难,还都配了音乐朗读,分享质量很高

    启动线下读书会章法

    1,自己盘算下自己的线下资源有哪些:先自己做一百个付费用户起来

    2,自己要用一些真本事,至少懂阅读和写作:怎么读书、怎么选书,写作技法

    3,执行环节,建议要借力打力:君子善假于物,不要自己单打独

    知识付费不是下半场,而是刚刚开始

    种一棵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思考:如果是我,该怎么启动社区读书会?

    我目前是一个业主群的群主,群里每天大家讨论的大致是关于物业、车位、装修等生活家事,没有组织固定的话题。是不是可以从群里开始引导阅读写作的话题呢?晚上正逢樊登读书会开讲一本书,到那里和负责人聊了聊,大致讲了些我目前的工作以及想要做阅读分享的想法,负责人建议我可以先做读书会的领读人。我想这倒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 

    我的计划:

    1,7月份开始尝试做樊登读书会的领读人,然后在业主群里推介,做调查表;

    2,试行一个月,总结经验,看这个模式能不能在社区推广,在社区内寻找有共同想法的业主,组织线下活动;

    3,社区如果能开展,同时线上推广,让播音主持的小朋友录音读稿,有孩子参与,社区家长的积极性会不会更高呢?待进一步检验。

    分析:

    目前生活的城市为四线城市,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很多人连新华书店在哪里都不知道,樊登读书会进入松滋快一年,门店也有许多书,但平时几乎没有人去阅读,这个月才开始做“一周一本书”的活动,看过前几期,人也非常少,除了固定的三四个工作人员,新面孔不超过五个。

    优势:几乎是个阅读空白区,有一家读书会,有固定的领读时间

    劣势:人太少了,大家没有阅读的意识,前期的工作开展估计十分艰难

    如何定位、规划和操盘一个线上产品,小冰老师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只要服务好某类精准用户就可以。

    课程的最后,小冰老师介绍了她自己的读书会——柔与韧读书会

    柔与韧读书会,是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学习型组织,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具备柔韧特质的女性,伍尔芙一样打破观念束缚和局限,用双手创造,变得精神独立,物质充盈。

    收集了小冰老师部分金句:

    1,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

    2,一本书用5小时看5遍肯定比5个小时看一遍的阅读效率高很很多;

    3,人的本质=信息+模式;

    4,限定时间更能提升大脑的注意力;

    5,复述心得让知识根治大脑;

    6,思维模式是道,行为模式是术;

    7,积微者,速成;

    8,对自己有耐心,对知识有耐心,量变达质变;

    9,不偏科对个人的发展特别受益;

    10,表面讲产品,底层全是思维;

    11,发展的战略只有一个“指数级发展”;

    12,好产品最终得有你的品味来决定;

    13,记忆是残酷的,高频回顾高频回顾;

    14,凡是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作业大合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nn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