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荣誉榜
诗魁:韶光一梦,作品《12.七绝 母亲》
副魁:盈盈,作品《6.五绝 盼儿》

1.七绝 慈母
一线一梭经纬长,织出布匹做家当。
天生巧手贤良母,饭菜端来满院香。
——在路上
简评:前两句都是讲织布做家当,所以第三句天生巧手,直接的印象是针线上的巧手,结句却完全不顾前三句的铺垫,转到不相干的主题上去,是一处败笔。
2.七绝 母亲
夜半三更起,缝衣补裤忙。
昏黄灯火下,发髻满秋霜。
——王立忠
简评:夜半补衣,是因为白天需要工作或者做体力活,三更未睡,是白天工作的延续,而不是三更起。因为这一点,让这首诗在整体上有了臆造的痕迹。
3.七绝 母唤(新韵)
惹动相思窗外月,清风隐隐唤儿声。
开颜欲应身惊起,却叹娘亲早远行。
——如初
简评:这首诗选取思母的一个细节仔细刻画,还是能打动人心的。但是全篇的安排有问题。惹动相思句先给全诗盖了一个帽子,浪费笔墨,且过于直白。不如删去,以原诗第二句略作改动为起句。开颜句一句话说了两层意思,恍惚间听到母唤的喜悦心情并没有宕开写。如果把惊起这个动作放在第三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句,接轻叹句结束。一波三折,呈现思母的主题。
4.七绝 梦母
子孝母慈多少秩,情依骨系百千年。
“蟠桃儿摘甘为贼,怎奈您离早上天”。
——诗者如斯夫
简评:十年为一秩,但是多少秩的用法并不是常见词组,也无出处。骨系,自造词。既是梦母,最长不过人生一世,何来百千年?后两句词语,逻辑均有问题,不能以诗的标准点评了。
5.五绝 忙碌的母亲(新韵)
朝来烟火色,暮去换新颜。
默默添衣起,难得片刻闲。
——九公子
简评:题为忙碌的母亲,以朝来,暮去为场景,是个思路。只是描述不合逻辑。朝来已是烟火色,暮去如何换了新颜。第三句添衣,常用来指天凉,所以无法默默,也无法起。前三句都不成立,只第四句一句是实情。
6.五绝 盼儿
黑犬疏篱外,苍颜老树边。
忽然车笛脆,拄杖急趋前。
——盈盈
简评:有诗友指出这首诗可以是写父亲,也可以是写母亲,一语中的。所以算是跑题了。单从盼儿这个题目看,如果写日日/早早守候,忽听到车笛声,拄杖上前,方为盼。这个时间点没有呈现出来,也算跑题了。
7.五绝 母亲
而今满鬓尘,别后卅年春。
为你千千遍,寰间有几人。
——阿绿
简评:别后卅年,是分别三十年未见,不像是写母亲,倒像写儿时的伙伴。千千遍,有几人,如果前两句有具体的和母亲相关的物象或环境,才能成立。
8.七绝 咏母亲
娘是风中一叶舟,飘摇为子载春秋。
可怜夜夜清辉里,总有霜花落满头。
——繁花落尽深眸
简评:比喻不错,但是表达手法直白,非诗家语。既然以载春秋之舟形容母亲,后两句应在这个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又转去写母亲白头,难道舟上有霜花吗?
9.七绝 母亲节礼物
西邻有子孝堪夸,萱草成篮买到家。
悻悻老娘虽艳羡,却教采点路边花。
——随宇而安
简评:活泼真实的生活场景,俏皮轻松的语言。写母亲主题,算是个小品,和作者的风格有关。
10.五绝 儿行千里
儿行千里外,两鬓已添愁。
岁月哪堪数,青山又白头。
——李子
简评:诗友评到,这首诗也分不清写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十分中肯。青山又白头,和两鬂添愁是一个意思。
11.七绝 又见玉兰
素心玉魄淡梳妆,借取东风第一香。
阿母鬂边襟上味,回看游子旧衣裳。
——一苇
简评:以玉兰喻母亲,设喻不明确。转结之间的逻辑还需再打磨。
12.七绝 母亲
老去容颜嵌满尘,昏灯白发照如新。
织衣不问儿归否,却道窗前月有邻。
——韶光一梦
简评:容颜嵌尘,白发如新。前两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为诗造境,真实的感觉迎面而来。第三句织衣不问归,转到老人的日常生活描写,直击人心。父母守望孩子,成了习惯,孩子长成单飞,可是父母的习惯不会改变。所以母亲只管日夜织衣,把一番心意都织进去了。日夜织衣这个细节,是第四句月有邻透漏出来的,且暗含老人孤单的意味。诗贵曲,这首诗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13.七绝 母爱大于天
甘倾一世情如海,愿吃三生苦万辛。
大爱无疆恩泽润,今生来世报慈亲。
——李维旭
简评:从题目到正文,都用口号堆砌而成。这样是不能打动人的。
14七绝 疫情困境下苦谋生感怀
为生日日辛,久未见娘亲。
却说贫无事,心诚分外珍。
——茶老皮匠
简评:截取今年和父母一个对话的场景,真实,所以有动人之处。同样,这个场景可父可母。题目和正文中,多有提示说明之语,而这应该用诗家语,通过造境体现出来。
15.七绝 母亲
十月怀胎苦,而今两鬓霜。
春蚕丝有尽,不复旧时妆。
——余墨
简评:四句都是写母亲的某一个生活截面,逻辑关系却不清晰。
A 七绝 愿人生莫悔 (新韵)
娇儿长大自成家,发似秋霜满鬓爬。
总为黄白天尚早,归途来处已无她!
——A 幸运点
简评:第一句的主语容易误判为娇儿,作者的实际意图是指母亲的娇儿。第三句的主语又变成孩子。且在一首绝句里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不是绝句之法。
B 七绝 母亲
几片秋霜欲染头,朝辞嘱咐母声柔。
琴诗技湛得人赞,夜却难眠为女愁。
——翩翩
简评:首句"欲"字没有实际意义,不如直说"已染头"。后三句是现代汉语缩写而成,尚需以诗家语精炼。这四句是从孩子的角度观察,对母亲的四个印象。绝句这个体裁,是讲一个有逻辑关系的故事。深挖四个印象,就会发展成为两到三个独立的故事,也就是两到三首诗。
C 七绝 母亲
谁信曾经玉手纤,至今难数裂痕添。
十年不断持家事,只为孩儿一笑甜。
——韶光一梦
简评:从手的变化体现母亲为孩儿的付出,立点尚可。没有深入,也就不会带来惊喜。语言上也是以现代汉语缩写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