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总想和人谈一下季节变化。
那会还是十月,理所当然是秋天。对于这个秋天,我曾设想过一个开头,开头便是秋天你好。
这大概源于一首歌,叫《明天你好》。大一的时候,我听了不少歌,也不知不觉会在宿舍哼起来,“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
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学生,离开家乡,来到更繁华的地方,眼睛里看的都是各种有趣的事物。那时的明天,真是“明天你好”,我一个小男生,本来还想回去复读一年,仔细想想,等待明年,又是一轮漫长的春夏秋冬,我便不耐烦,还不如当下来的快,不如明天来得快。
其实这套说辞,显得很俗套。歌是老歌,事是往事,我目的是和人交流,不是和古董交流。人是要往前看的,我不能总提拿旧的东西,否则话题提不上来。
所以我要有一点新意,用什么替换掉这句话,比如我应该关心一下他人,说,“秋天又到了,最近还好吗?”但那终究只是另一种俗套,在这个语境里,无论怎么变换,“秋天”是重要的,“你好”也是重要的,这不能改。
于是,开头这句,便是“秋天你好”,既是对秋天的问候,也是对你的问候。
我们并不会漫无目的。既然是谈论秋天,那便是秋天。
在这个场合下,我和我的谈话对象——某个被假设出来的人,都不能天马行空。我们必须遵循规则,从一个范畴明确的意象出发,这个意象,可能是一片枯黄的落叶,也可能是一颗饱满的果实;可能是余温的夕阳,也可能是初起的风霜;可能是旅人,也可能是归客,但不管是什么,它总是从一个秋天出发,然后到达某个地方。也就是说,在这个框架下,我们的世界,都必须先拥有一个秋天,它才构成一个世界。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的谈话,完全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我们总是在一个秋天的意境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那些和秋天毫无关联的事情。
我怀疑我们早就习惯了。
在过去的记忆里,我们一定在许多意料之中的场合,做过意料之外的事情。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总是会相聚,然后又分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