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在厨房很认真地做清蒸鸦片鱼头,我就问你咋喜欢做这些呢?
儿子说,
首先我自己也吃,不亏。
其次做菜和做科学实验是一样的,就当练手。
然后吧,要是以后经济不景气,我失业了还可以当个兼职厨师。
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小林(林帝浣),就是那个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的那个小林。
有一个下午,我一直沉醉在小林的一本漫画《等一朵花开》里,在他的后记,他写道因为家庭原因使得他从小就有了忧患意识,让他练就了很多本领。他写道,
学画画的时候在想,如果万一失业穷困潦倒了,可以去街头摆摊,给人画漫画像活下去。学摄影的时候在想,如果万一失业穷困潦倒了,可以去给人拍婚纱照活下去。学书法的时候在想,如果万一穷困潦倒,流落异国了,可以去唐人街给人写春联活下去。研究买菜做饭的时候在想,如果万一失业穷困潦倒了,可以去开个小餐馆,做些小林意境菜活下去。
要是我有这么强的忧患意识,中年的我是不是更轻松了呢。哎,后知后觉呀。
02
暑假是家庭生活的主战场,自从孩子爸爸去了宁波宁海工作,我就示弱地说:"我做菜不拿手,你能帮帮我吗?"
"我今天想吃这个,你可以给我做吗?"哈哈哈哈,就想着办法偷懒。
我这里盘点下他暑假里做过的那些菜。
我喜欢吃的一道菜,是儿子做的赛螃蟹。我真的吃出了螃蟹的感觉。他把生姜切成细末,再把糖,盐,醋,料酒调成酱汁,鸡蛋打散,锅子一顿操作就完成了。他弱弱地说:“这真的好吃吗?”还真别说,好吃着呢。
第二道菜是酸辣土豆丝,儿子的这个做法做的土豆丝更脆。他先是用把土豆切成丝,焯水,浸泡在冷水里,捞出再倒上酱汁,最后淋上花椒油。好吃,做法简单又开胃。
牛腩土豆
儿子很喜欢牛腩土豆,当他解锁了做菜这个技能,他就会自己找菜谱,自己在家做。我从叮咚买菜购置回来土豆和牛腩。饭点的时候,我就吃到了可口的牛腩土豆了。
油炸鸡腿
特别推荐一个料包(家乐牌新奥尔良风味烤翅腌粉),让我和儿子调出了很好的炸鸡风味。儿子按着说明书调好,静置入味。我就说:“丢进空气炸锅不就完了吗?”儿子不依,我开始准备油锅,最后完美呈现。
可以说,习劳真的让孩子变得更自信了。他觉得做菜和学校实验室做实验是一样的,按照一步一步就能水到渠成。
还有一次他以《笋片飘香》记录了自己给妈妈做笋片的事情,可以从文字里我可以感受到他很自豪,也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习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03
儿子的进步和我进入明德学习是有关的。进入明德前,我完全不知道还有心性教育的说法。进入明德前,我也根本不明确习动的重要性。在我的观念里,学生把书读好就可以了。现代家庭有洗衣机,有扫地机,没有很多家务,自己做做也就得了。进入学习以后,我才知道劳动的重要性,我剥夺了他学习技能的机会。
在明德线上成长营,里面有一课是《习劳让孩子的生命绿油油》,光晓老师在课程中讲到,习劳锻炼了脑力,锻炼了体力,磨练了心智。在习劳的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孝心得到了滋养。
稻盛和夫说:“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喜悦从劳苦与艰辛中渗出。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讲到了一个木匠师傅,他一生都在从事木匠工作。
“树木里寄宿着生命。”
“树木正在对我倾诉。”
这么朴实而动人心魄的语言,不亚于一位哲学家。
正是在日常的劳作之中,就有一条磨练灵魂,提升心智,通向悟境之路。
心理学家贺岭峰讲到做饭很重要,他说,
因为这代人命中注定是孤独的,首先他是独生子女,将来等他们长大了,尤其是将来我们都离开这个世界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谁能给他带来幸福、温暖?
所以我就希望,哪怕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她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忽然想吃什么东西了,起来就可以做一点,哪怕是半夜了,哪怕是生病了。
他还谈做饭这件事情特别有利于交往,女儿在日本求学,看到周围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做饭,那她就说,“到我家来吃”,所以不停的换人到家里来吃饭。
女儿现在的朋友交得很多,不只是给自己生存提供了一个系统,还给自己建立了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大家一起吃过饭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
最后总结,会最菜的男生,美在心灵,美在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