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剧,看博弈,学人生真谛

看剧,看博弈,学人生真谛

作者: 也可以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9:19 被阅读0次

    康熙有意准备裁撤三藩,每年三藩所消耗的军饷实在太大,而大清国建国不久,危机四伏,国库空虚,三藩这个时候就是帝国的蛀虫,大清帝国不但要养着这几个蛀虫,同时还要时刻警惕他们会起兵造反威胁大清的江山社稷。

    虽然康熙在和小桂子一起聊天谈心的时候气得咬牙切齿,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困难要一点一点攻克,心急也没有,有可能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康熙皇帝有意裁撤三藩,所以就事先派人放出烟雾弹,说皇帝有心要裁撤三藩,等撤三藩风声放出去后,有意召集三藩入京,而此时的平西王吴三桂就特别警觉,谎称抱恙在身无法入京,实际上是乔装打扮成入京的亲兵,暗中观察朝中的动静,万一有点风吹草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吴三桂果然久经沙场,办事还是老持沉重,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后面我们再分析。

    继续来看看康熙帝这边的情况。

    召集三藩王入朝,康熙帝大意说,近期大清国水灾泛滥,罗刹国又大肆在边界烧杀抢掠,危害大清子民 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召集三位爱卿来就是要商讨对策。

    三藩王共同的意思是,既然是这样,那直接派兵去剿灭罗刹国骚扰分子。

    康熙帝显出一脸忧愁,说谈何容易,国库中就只有几百万两银子,连每年支付三藩的军饷都不够。

    三藩说既然这样为何不加赋税,解决这个问题呢?

    康熙帝一脸忧国忧民,老百姓的日子已经够苦的了,如果再加赋税更加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怎么可以呢。

    话锋一转,说何不缩减三藩军费,这样也能够很大一部分问题。

    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儿子吴应熊回道:这个事情太大,我不能做决定,要回云南后跟父亲商议后再决定,这也是吴三桂只是假扮亲兵躲在背后而不直面康熙的原因之一,如果当时不是吴应熊在场而是吴三桂,这个局面必然不好说,答应缩减军饷肯定是不利于自己的,不答应的话就表明直接和康熙帝做对咯,这显然还没到时候,打起来也是两败俱伤,讨不到任何便宜。

    吴三桂在背后就可以避免上面问题,这不失为一个好计策。如果吴三桂不扮演亲兵入京,恐怕有啥大事要商议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也不可能会跑会相隔几千里之外的云南去商讨,必然会贻误战机。

    吴三桂果然思虑周全。

    三藩听到康熙帝说要缩减军费,知道这必然是皇帝要削弱三藩的军权自然不答应,最后来一招以退为进,纷纷请辞。

    看到三藩请辞,康熙帝自然是能看明白这些人卖的是什么药。其实当时是有两种做法,一就是顺势以假乱真答应他们的请辞要求;二就是立刻严辞回绝不让请辞;两种决策都可以,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康熙帝并未实际掌控三藩的军权,单纯只是从朝廷那摘掉口头帽子,实际的三藩军权控制还是属于三藩,做第一个决策绝对不是合适的时机,所以当时只有第二个选择可选,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

    当小桂子问到为何不顺势答应他们的请辞要求时,康熙帝就责备说小桂子要读点书,他们这一招是以退为进,只是想试探下康熙的意图,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赢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张欲西,而示之以东,也就是说先向敌人示弱,让他们掉以轻心,到了真正作战的时候,再显示自己顽强的实力予以迎头痛击,你想要攻他的西面,就要让他们以为攻他们的东面。

    面对着这么多老奸巨猾的老臣,年轻的康熙就要使出非凡的政治手段才能有效管理这个国家,以上不论是吴三桂也好,康熙帝也罢,虽然是影视剧,也不论和史料中有何差距,但是可以从中学到人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好剧,我们处于看剧人不单单要看剧,还要作为中立人来看剧,看双方是如何博弈,是如何决策从中学到东西才是真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剧,看博弈,学人生真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t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