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月固定转账7000元作为家庭生活费给我的配偶,而家中的房贷、物业费、水电煤气开支,以及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医疗保险等固定开销,则是由我另外承担。此外,偶尔的医疗费用和诸多日常杂项,比如往返的高铁票、出租车费和外出就餐,家里大的物品购费用等,也出自我的个人额外支出。
我知道的,这7000元主要用于孩子每月约1000元的奶粉(大约三罐)、日常餐饮和女儿的衣物。特别是孩子的奶粉,自去年以来大致保持这一水平;衣物选择上偏重经济实惠;至于餐饮,鉴于我工作日都不在家用餐,仅周末部分时间在家里吃饭,周末三人家里吃饭估算每餐成本约为50元左右,基本一肉一汤,整体看来应属节俭。
近期,她提到每月开销要达到5000多块,或者有些月要消费7000多块,这让我有些不解。比如,她指出本月奶粉花费2000多元,是因为预先购买了可满足两个多月需求的七罐奶粉。我尝试解释,这样的大额支出应被均摊到每个月,而不是每个月当成固定消费2000多元,因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无需重复购买奶粉,但她似乎未能理解或专门扯远。此外,还提及今天购买大米100元费用也能算作每天的固定开销,实则这应是长期使用的成本。
我立场很明确:对于合理且有据可依的开销,我完全支持并愿意在必要时增加补贴。但关键在于,开销应当基于实际和合理的计算,而非将特殊或预支的支出视为常态。 因为现在都是微信或支付宝消费,一拉出来就很清楚,我让她把每月 或近三个月消费清单给出来,又支支吾吾不敢给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