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涛#【特别鸣谢荆涛老师】
语录:边界之内是知识,边界之外是见识。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好东西,书里面的知识能够让人拥有改造自我、改造世界的能力。还有一句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时候人们也会发现,读书读得多了,反而会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虽然掌握了许多学识,似乎有时候却有种“无计可施”的感觉。当“知识”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就越来越重。这个“出口”是什么呢?就是通往另外一个空间的“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被局限在一个空间内,就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我们需要用“行万里路”的方式去打破这种局限,借助见识给知识提供一扇“门”。
众所周知,一个商业组织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硬件常常指那些有形的、看得见的资本,比如固定资产、资金链、生产链、员工等,硬件相当于一个人的“肉体”;软件常常指那些无形的、看不见的资本,比如技术能力、品牌力、传播力、创新力等;软件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灵与肉是不可分离的,是统一的结合体。但是我们知道,肉体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是有边界的;灵魂却没有边界,灵魂与肉体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一个人的“容器”是有限的,精神力量、眼界等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就会被固定在“容器”范围之内,就无法实现自我突破,我们也可以用“瓶颈”二字来形容。
国内有一家精细化工公司,公司老板是技术工程师出身。因此,这个老板是一个“技术控”,始终坚持技术引领企业发展的思路。凭借这种思维,这家公司生产的化工产品竞争力强,甚至具备定义市场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行业的许多公司也开始迎头赶上,无论生产技术还是工艺水平都有了较大进步。因此,这家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开始下降,效益开始下滑。
公司老板非常着急,一方面公司生产研发技术水平难以获得提高,另一方面公司的发展似乎进入了“迷宫”。他认为:“对于90%的企业而言,遭遇瓶颈是一个企业所必定遭遇的。说到底,企业遭遇阻碍是眼界的问题。”如何破解瓶颈难题呢?如何提升自己的眼界呢?这个老板选择了两条途径。
学习!这位老板认为学习很重要,学习方式有两种:自学和培训。自学,就是利用闲暇时间自己为自己充电。在他看来,见识的基础是知识,如果知识基础薄弱,就没有突破局限的能力。作为一名“技术宅”,提高自己的技术知识的厚度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就是参加各种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的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眼界。
游历!就像前面我们所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历,就是“行万里路”!这个老板以交流学者的身份,去了许多国家,参观了许多著名企业,并与许多著名的管理专家有过亲密的交流。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游历不能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知识,而且能够大大开阔自己的眼界。两年的游历生涯让这位老板感慨:“坐井观天,天永远是那么大!如果从井里爬出来,天才是无限大。”
通过学习和游历,这位老板对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游历过程中,他考察了几个有潜力的市场项目,打算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于是他提出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是“转型”,第二个五年是“上市”,第三个五年是“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让这家公司走上了转型之路。后来这个公司在转型后的第七年实现了上市。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企业。
说过边界,我们还能想到一个词:跨界。跨界是一种创新,一种打破常规、寻求突破的方式。有一位管理学者说过一句话:“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全部来自于另一个领域!神出鬼没,你都不知道从那里窜出来的。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对于现在的商业组织而言,选择“跨界”,就等于选择一种挑战。跨界是有风险的,但是高风险也就意味着高产出。当一个组织遭遇瓶颈而无法进一步突破自己的时候,打破现有思路,选择“跨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但是以“见识”为引导,以“知识”为推动力的跨界,其成功率要远高于没有经验、没有技术的业余跨界。
知识与见识同等重要,但是到了某一个“地步”,见识甚至比知识还要重要。但是我们更要把知识当成肉体,把见识当做灵魂,知识与见识共同发展,才能打破僵局,实现创新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