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孩子都还是很精打细算的。
从怀孕开始,我就是把网上各种检查清单找来看看,必要的才去医院,其他的就随意了。
我怀了三个月,唐筛的时候才第一次去的医院,去了就叫医生开什么什么的单子给我,我去检查,医生觉得我很熟,也没追究我的建档问题。
我精确的知道我做过的B超在整个孕期就是四次。
一次唐筛,一次彩超的全面检查,一次是8个月的时候去照的,最后一次是医生看了看我的单据居然少的那么夸张,所以硬给我开了一堆检查,去照的。
嗯,我和朋友说,我不太喜欢那种照B超的体验,担心孩子受辐射。
我朋友说,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还和普通文盲一样的理解力,像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事一样。
我还是能接受这个评价的。
其实这些检查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医生尽力在发生任何事情以后推责的利器,一方面是医生给孩子从妈开始的所有家人增加的焦虑。
其他时间我自查,就是在7、8个月以后,用听诊器自己听,记下胎心什么的。
这个经验不推荐,不是为了省钱之类,只是的确不喜欢被过度医疗。
而且是基于我对自己,对家庭遗传都非常了解的基础上,所以不推荐用我的方法。
孩子8个月就基本没有再用尿不湿了。
和主流观点也是相悖逆的。
把尿伤脊椎、把尿失败率比较高这些事情我也听了,并研究了,但是我还是做了这个选择。
弗洛伊德说过,虽然现在认为,他是个骗子,但是他的确说过,小孩有个肛欲期,越早的有控制屎尿的成就感,会越坚韧。
我8个月开始基本不怎么用尿布的时候没有看出来有任何好处。
但是,当我看到2岁开始纠正孩子如厕习惯的家长被孩子折腾的想哭,我就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他真的是会用屎尿来控制大人。
我经常听到的故事就是,带去撒尿,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死活不撒,站起来,刚穿上裤子,就是一泡尿或者屎。
我家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把尿了,她一岁以后很少很少撒尿在身上。
两岁有一次带她玩,她玩高兴了,忘了撒尿,一进门就一泡尿在身上。
她当时的表情是痛苦、无助、羞愧的,很小就理解到了这种情绪。
我们没有上早教课。
是去游乐场里包了卡,一年一续,包了两年。
这两年,她经常受到同龄人的深刻教育,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所以很受益。
算是省了高昂的早教课的钱。
我们最近开始学英语、钢琴和芭蕾。
我觉得我们的选择也是非常妥当。
虽然没有很多的去对比、上试听课,但是选的都很好。
英语课的确是效果非常棒,班主任无比负责,每次都盯着大家做作业。
做作业还课的APP是我后来了解到,市面上开发的比较好的一款,完全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给教育的。
孩子学了进步非常快。
钢琴也是性价比很高,并且是交钱去琴房练,这个琴房还不卡时间,可以听到周围优秀的小朋友练琴,孩子也有积极性。
芭蕾的话,老师尽管会骂人,但是,我觉得孩子就很需要这样的抗挫力嘛。
之所以一直都很有运气上了好的课,跟了好的老师,省了很多钱,因为我一直都很认定自己。
孩子的学习,三分看老师,七分看家长。
就拿英语来说,我们上的这里,开发那么好的App,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不做作业的。
同样,学芭蕾的老师,同班有人吐槽她的教学方法很成人,还会用小棍敲孩子。
但是,我就觉得芭蕾老师干得漂亮。
所有付费的高级学校都舍不得骂孩子,回家妈妈又宠,孩子的抗挫力见鬼去吧。
所以,被骂一下也是好的。
我觉得上课这种事,焦虑是很要不得的。
普天之下,能学的东西如此众多,何必在意别人学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最重要的是,孩子真的有兴趣什么。
我见过有家长听孩子说喜欢学吉他,就给孩子买了最好的吉他,报了最贵的学校。
孩子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你想让孩子排除万难去上课,等孩子青春期了就不用考虑了,可能性很小。
但是一个很小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做作业、还课这些事情的话,你会比较好和孩子斗争。
特别孩子有兴趣,也有天赋的事情,可以挎着夸着让孩子学好。
对没兴趣的事情怎么办呢?
这个我的确交过智商税。
我送孩子学了街舞,结果她真的是很讨厌跳。
我一开始只是觉得孩子恐怕学得慢,结果后来发现,她的同龄小朋友,去两次就能串起所有动作,她完全做不到,因为她真的很讨厌街舞。
所以这个事情的结果就是让我省了一笔学街舞的钱和时间,能陪孩子一起玩耍和成长。
总之,不要焦虑,就不会乱交智商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