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33945/101c52a66de5ef9c.jpg)
无论是政府的经济政策、企业的经济决策,甚至是个人的经济行动,都是由人来作出权衡、选择,而人的行为是基于传统经济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出发的吗?经济学因为有人的参与,不可能像物理学、数学这类学科可以忽视人类理性的不完善,行为经济学就是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一些观点用于研究经济学中的问题。
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理论的关键性假设。我们熟知的经济理论中企业管理者目标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此时人们都是经济学假设中理性的、精明的人,理性地评价所有成本与收益,总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决策。但是,现实中的人可能是冲动的、羊群效应盲目从众的、目光短浅的,人类理性的不完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经济学家对这些人类的不理性越来越重视。
阿克洛夫和席勒的《动物精神》为我们描述了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解释了当人们拥有合乎人性的动物精神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岌岌可危、信贷市场的崩溃都与人类的动物精神息息相关,只有理解了动物精神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才能有信心选择的合适的措施来应对经济问题。
一、动物精神
在现代经济学中,动物精神指的是导致经济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的元素,它还用来描述人类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动物精神最早是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他认为动物精神属于潜意识深层次的人类本能行为。凯恩斯指出,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是无法确知和通过精确的计算进行预测的,而只能靠直觉指引、凭信心来进行判决。通过认知科学、脑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人类是没有能力进行完全理性的计算,人类的决策通常是受到本性动物精神的影响。
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希勒在书中提出,动物精神真实地反映人们观念和情感的思维模式,它是与心智有关的基本精神力量和生命力。人们的经济行为决定是受动物精神的左右。书中描述了动物精神的五个方面:信心、公平、腐败和反社会行为、货币幻觉以及故事。
二、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是交换理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是如何相互交易的,经济参与者受利已心所驱动,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已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储钱罐”经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愿意花钱惩罚那些自私的人,即使个人需要为实施惩罚负担一定成本,这表明了实验对象关心公平问题。市场经济受到“看不见的手”影响,但如何实现公平交换,如何对市场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这就需要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
动物精神是基于人类的情绪形成的,信心不仅是一个人自身的情绪状态,它也是一个人对他人信心的一种判断。信心的高涨往往由鼓舞人心的故事所致,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潮”、18世纪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到近期的美国次贷危机,信心膨胀以及紧随其后的信心不足。人类似乎很难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各个时期各不相同的故事影响着人们的信心如同传染病一样,贪婪和恐惧的四处蔓延推动着整体经济的波动。
电影《大空头》生动地描述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人们信心超常之高,越来越多的人被鼓舞人心的新时代故事感染,各种稀奇古怪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政府监管的滞后导致腐败和欺诈横行,最终狂欢结束。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基金经理迈客尔.布瑞,他具有极强的自我控制力,没有人相信他会仔细逐条地检查房贷还款信息,真实的房贷违约率远远高于公众假想认知的。布瑞的自信、理智、冷静与影片中人们的狂热、偏执、盲目形成鲜明的对比。
追逐的经济利益超越了极限,泡沫破裂后,人们信心变得脆弱不堪,憎恨不公平及腐败。此时政府的货币政策有效运用对经济的复苏是有帮助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时“弹性货币”条款使其成为经济中的最后放贷人,其直接发放贷款的初衷是为了应付信心及它的对立面——恐慌 。在贝尔斯登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两起事件中,美联储都承担了最后放贷人的角色。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流动性危机中的系统性风险。
随着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腐败或欺诈就会获得新的滋生机会。现在的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上有关经济的故事常带有夸张的成分,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保护人们不再受这些浮夸故事的蛊惑,使市场更有效率的运行。
三、企业利润最大化与效率工资理论
商品市场中的货物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不同之处在于劳动力市场并不简单地受价格的影响,还需考虑人类对公平感的需求。效率工资理论强调了劳动者的效率或效益取决于他们得到的工资。
企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多数雇主都喜欢较低的工资。但在劳动力市场上,低工资会影响雇员的士气。因此雇主愿意支付的工资可能会高于雇员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
综合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工资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它还是雇主和雇员之间双赢关系的一个标志。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员工对自身待遇公平与否的判断。
四、有效市场理论与“选美竞赛”
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理性经济人、完善有效的市场、投资者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等作为理论假设,理性的经济人具有完善的认知能力和运算能力,其经济活动是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的。即使有些人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也是会彼此抵消。
实际上,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动物精神是影响经济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凯恩斯基于心理预期提出的经典案例“选美竞赛”中,每一个参与者所挑选的并不是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是他设想的其他参与者所要挑选的最漂亮的人。此时,个人的决策并不是完全根据个人的判断作出的,而是要估计其他人所作出的看法如何。
投资股票往往如同选美大赛,股票市场的波动往往不能用利率的变化、股息或者收益、经济基本面变化以及其他因素来解释。在短期内,选择最有可能在长期获得成功的企业不会赢,但选择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高市值的企业就会赢。
五、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家强调经济增长的来自储蓄的资本积累。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勤俭持家,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加坡从1955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高储蓄经济使新加坡连续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
20世纪2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们也已经在日本设有组装工厂。那时的日本根本就没有工业能力来支撑从头起步的汽车工业。日本丰田公司创立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个人主动精神和对最终成功的自信。
“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根源于人类的本性,而这些本性历来都有强大的力量。人们还是那么在意公平,还是抵制不住腐败的诱惑,当别人的恶行被揭发出来后还是会憎恨,对通货膨胀也还是感到困惑,他们的思想还是受空洞的故事而非经济理性的支配。”
理解经济的运转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动机,还需要深入考察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以及围绕着我们的故事。人类经济发展的经历证明了动物精神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推动着经济朝着不同方向运转。这样一个充满了动物精神的世界不允许经济自由放任,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是必须。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3945/4d9370a110cb90a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