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愈加旺盛。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经济的稳定增长离不开能源的足量供应。但是传统能源自身储量的不足、价格上涨正在一步步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爆发式增长,这对严重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体系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传统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很多有害物质,影响到人类长远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繁衍生存,巨大的污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长期来看并不是完全有利的。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出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循环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生存环境不被破坏。特别是“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全球能源改革力度增大,非化石能源得到重视。
提到非化石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可谓是近些年来炙手可热的一门技术。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无国界、分布广泛以及储备充足等特点,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首选,可以说太阳能对国家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80年代之初成功在东方红二号卫星上得到应用。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光伏在国内仍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只有少数企业或科研机构开展研究活动。光伏企业真正在国内的兴起要从世纪更迭之时说起,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在这个领域内开疆拓土,从此中国光伏开启了腾飞的时代。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市场表现可以将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起步阶段(2007年之前)
2001年我国推出“光明工程计划”,目的是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的用电问题,这一时期光伏市场化程度低,处于刚需所带来的基础建设阶段。
(2)曲折发展阶段(2007年至2013年)
从2007开始,国家陆续颁布了了一系列有利于光伏发展的利好政策,巨大的补贴刺激了光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下滑,光伏产品需求量减少,由于这一时期国内市场尚不完善,企业光伏产品对海外市场依赖性很大,加上随后两年欧美国家针对国内光伏企业实行“双反”调查,致使国内光伏产业一度瘫痪,不少企业因此走向消亡。为了拯救和支持国内光伏行业的发展,我国及时启动国内市场,一方面开始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另一方面,推出了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金太阳工程”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2011年,国家提出了以标杆上网电价的方式回收光伏电力,同一时期政府补贴力度继续提高,这些举措为国内光伏产业不断充血,然而国内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一大批骗补事件接踵而至,光伏产业又陷于囹圄之中。
(3) 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至2017年)
随着这一时期持续了2年的“双反”调查落幕,以及延续了上一时期的补贴政策,行业开始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规模逐步提升。国内光伏装机量的年均增速超过40%,从2013年的12.92GW增长到2017年的53.06GW,光伏累计装机量在全部发电源装机量中占比也从2013年的1.26%跃升至2017年的7.33%,光伏发电量占比从2013年的0.16%提升到2017年的1.49%。
(4) 变局中寻找出路(2018年至今)
2018年的“531新政”作为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全面缩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力度,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此后光伏市场迅速萎缩,新增装机量巨幅下滑,同比数据来看,新政策出台以前,2018年1-5月合计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5.17GW,同比增长29.78%,而新政策发布后,2018年6-12月,合计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9.09GW,同比降低29.69%,全年来看,2018年新增装机44.26GW,同比降低16.58%。新政策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业内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新的机制正在讨论中,政府的态度不明朗是导致行业发展受阻的一大前提。2019年以后,随着我国光伏“竞价”政策的提出以及首批光伏平价上网项目的推动,逐渐增加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心,促使他们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54.88GW,同比上升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的能源发展格局基本确定。能源结构改革提速,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一把手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当中,政府也在不断考虑光伏新政策以适应市场需求,力求为达到我国的“双碳”目标而全盘布局。
纵观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浪息一浪起,在经历这一番跌宕起伏的过程之后其韧性愈足,但也透露出不少的问题。过去几年中,国内市场对光伏新能源产业关注较多,市场资金也大量转入,不能否认这个过程取得的成果,但是过度的追捧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行业透支现象,资金的投入与回报并不对称,这是在给经济发展埋下一颗大雷。放眼金融市场,我们就可以从股市中窥探一二,各大机构投资光伏新能源的热情降低,变得更加谨慎,新能源板块接连不断出现滑铁卢式下滑,市场一片哗然。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过去的发展方式,做出正确的决策部署,引导市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造成现实社会的恐慌,致使公民对光伏新能源的前景陷入沉思。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带来了光伏产业的繁荣,培养了众多优秀企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繁荣只是底层市场所展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用大量金钱所堆筑的,一旦政府补贴力度下降,市场便会萎靡不振,这是由于不健康的发展所造成的结果。我们所需要的是市场主导下的繁荣,而非政策引导,归根结底问题出现在技术层次上。与同时期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在技术科研上的投资较少,代替的是过多对下游终端市场的政策支持。我国的光伏行业之所以表面繁荣,是因为我们愿意做一个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也不愿做的事情,那就是将高污染的光伏组件生产和组装留在国内,将绿色发电成品源源不断的输送给欧美发达国家,俨然我们又一次当上了世界最大代工厂,没错,全世界都承认我们的行业领先地位!在别的国家投入资金搞技术攻破的时候,我们在搞生产,当别的国家技术领先于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企业会引以为豪的在市场上宣告“我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进口技术”,而欧美国家仍然会承认我们的国际行业领先地位,我们也乐于接受。这是致使我国成为制造大国而非智造大国的根本所在,这其实是发达国家为我们营造的陷阱,我们不能够深陷进去以致沉迷。
倘若光伏科研支持力度加大,光伏技术得到发展,发电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成本大幅降低,这势必会得到市场的青睐,这是现阶段的补贴政策所不能带来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政策补贴机制是否合适,一味的补贴会促使行业对政府依赖过大,降低行业自主性。适时考虑下游补贴的退出,这样企业就可以逐步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政府也可以使资金更充分地利用,比如增加技术科研的投入。
总体来看,我国的光伏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短暂,政策的制定还集中在鼓励类政策和补贴类政策上。目前,中国的光伏激励政策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政策的实施细则不够明晰。大多政策注重宏观调控,目的在于帮助光伏企业和居民,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但是由于政策不够明晰,光伏项目的优劣难以判定,收益面临着不确定性。
第二,我国光伏产业的金融及相关激励政策相对单一,考虑不够全面,侧重鼓励和引导,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我国现有的光伏产业融资政策比较单一,集中于光伏信贷政策的支持,缺乏其他多元化金融政策的扶持,而补贴政策以调整补贴额度为主,通过补贴数额的高低影响光伏成本,补贴政策的创新还有待挖掘。
除此之外,我国虽然已经开始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尝试,还未把碳排放交易政策纳入光伏产业政策体系中,这一金融政策工具还不能在光伏领域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中国的光伏行业激励政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相对于国外以税收优惠、融资支持、补贴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国应该借鉴各类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光伏行业的激励政策体系,为光伏行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