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了一点茶艺的基础知识,深感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己知之甚少,有空时,便在百度里搜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知识,学习学习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现把今天学习的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下:
唐代陆羽的《茶经》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 :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译文:属于珍贵鲜美馨香的茶,(一炉)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人,就舀出三碗传着喝;达到七人,就舀出五碗传着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数(意谓照五人那样舀三碗),只不过缺少一人的罢了,那就用"隽永"来补充。
明代朱权《茶谱》提出: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其名有五:曰茶、曰槚、曰蔎、曰茗、曰荈。一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食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得春阳之首,占万木之魁。始于晋,兴于宋。
译文:茶这种东西,可以用来增加诗兴而使山河变色,可以用来制伏睡魔而使人忘形于天地,可以用来倍增清谈的兴致而忘却一切,茶的功劳实在太大了。茶的叫法有五种:一是叫茶,二是叫檟(jia),三是叫蔎(she),四是叫茗,五是叫荈(chuan)。有种说法是早采的才叫茶,晚采的就叫茗。喝茶有利于大肠、消除积热、化痰通气、解除困乏、醒酒、帮助消化、解除烦躁、减少油腻、增添兴致、清爽精神的效用。茶在所有的树木中最先萌发,品茶起源于晋朝,兴起在宋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