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常说自己就是个“码字儿”的,打铁的是铁匠,打桌子的是木匠,糊窗户的是糊匠,而写字儿的王朔自称是“字匠”。
他称写字儿没什么了不起,很多时候自己不过是个欺世盗名之徒,言语既是对自己的自嘲,也是对文学的蔑视。
当然,这样的王朔自然不招传统文学人士的待见,他们针对“王朔现象”进行了批判,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何况是王朔这样的离经叛道之人。
各路文化人开始口诛笔伐,将王朔的小说冠以“痞子文学”的称呼。
当时《南方周末》出了一篇骂王朔的文章,被很多专家学者所引用,用以批判王朔,他们如此评价该文章“把王朔挤兑得够一呛,而且句句扎在穴位上”。
以下是此文的精彩段落:
我从小便与王朔鬼混在一起,因而比起通过其作品结缘的人少了一层神秘。此人在我们那帮人中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属二流。
五官端正却染有脂粉气,头又特别大;人虽机灵却多是小聪明,永远只是敲边鼓扮个花旦唱不了青衣;衣食无忧却无大财稍不节制便捉襟见肘奢侈放浪只能偶一为之。
如此境遇使得此人常陷尴尬,永远对一切报有欲望永远不能独占鳌头。……有话为证:王朔经常表示希望能是个“姨太太的命”。
“既不负责又受宠,佃户死活一概不问只管享福时不时和长工偷个情。”……王朔当作家真是势在必行。尽管我认为王朔也只好当作家了,但他真当了作家我还是吃了一惊。他不认字啊! 全部知识积累就是结结巴巴的三五十首宋词、七八十本间谍小说以及为数不详的几次艳遇。
我不得不再次正视文坛是否堕落了这一严肃问题。老实说,本来我也想当作家来着,一听说他去了,便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确实解气,骂得也痛快。可是王朔的战友周大伟看到这篇文章的文笔和王朔非常像,于是向王朔本人进行了求证。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此文果然竟然必然出自王朔之手。你不是骂我吗?我就骂我自己,你骂我越欢,我骂我自己就越狠,咱比比谁骂的解气。
后来批判王朔的风潮逐渐消退,大家觉得再骂下去没多大意思了。大家集思广益,人人献计献策,结果揉在一起都不如王朔自己埋汰自己来的解气,还忙乎什么呢!
注:本文来自今日头条电影历史文化饭醉团伙,经本人适当删减修改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