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个唯物主义者和一个唯心主义者一起爬山,唯物主义者说:前面有一块石头。唯心主义者表示:如果心中没有石头,石头就不存在。然后,唯心主义者闭目前行,被石头绊倒滚下山崖。
旁人寥寥一听,纷纷嘲笑唯心主义者,我也发自内心微微一笑。大概这便是我们从小受到的强制教育:唯心主义思想是意识决定物质,是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客观的、中规中矩的。受此影响,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以此为傲。
从前以来,我都是一个心态淡泊而坚定唯物主义者。只是从某时起,这坚定似是在消融。并非因为我信仰了什么宗教,或被唯心主义洗脑,而是我一个物理学渣居然从严谨的量子力学中看到了唯物主义的缺陷!?
理科生应该都听说过薛定谔的猫,在微观领域,物质并没有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们不过是一些混沌的充满概率的波,而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观察,才导致了它们的坍缩,成为我们眼中的确定态。我不禁大惊:这不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么!?提出这些理论的真的是物理学家么!??
带着疑问,细细研究了薛定谔的这只猫,思维在碰撞中逐渐得到扩展。渐渐发现,之前所秉持的唯物主义,至少在两个方面,怕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思维和观察而变化。然而即便从纯粹的物理学角度来讲,这也是明显不符合现实的,忽视了观察对事物本身所带来的影响。
诙谐引个例子,一个小孩讲到:“我房间里有一条龙,它有八只脚还能飞,喷射蓝色的火焰,有金色的皮肤。”唯物主义者答到:“你带我去看看吧。”小孩说:“这只龙肉眼看不到,相机也拍不着,用手也完全触摸不到,甚至没有温度。总之,用任何方法都没法探测到。”唯物主义者怒到“:洗洗回家睡吧,你个骗子!”
所以,对唯物主义者而言,所谓存在,也应当是一种可被观察的状态,这一点该是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观察,都需要对被观测物体进行作用(比如视觉需要用光子打到待测物体上,听觉需要震动待测物体,触觉需要触摸被测物体),唯物主义者不承认观察对存在所起的改变,这就不符合科学精神了。
量子力学有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讲述微观粒子的状态无法准确测量。因为这些粒子太小了,即使一个光子打上去,都会对原有的状态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如果连光子都不能使用,我们又没有任何办法测量它的存在。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要测量它,就必须改变它。所以,我们如何能够知道物质的本来状态呢?
如果说,上面的微观例子难以理解,让我们逐渐引申到宏观。
打台球的时候,如果想把球打入指定的洞里,必须瞄准好角度。如果目标球离球洞很远,那么在下杆时微小的角度偏差,都会让球最终偏离球洞很远。而如果利用白球撞击中间球,借这个球的力撞击目标球,偏差的放大作用会更大。进一步提高难度,如果连续撞击4个球将指定的球打入球洞,那么就连最顶尖的球手也没法做到,因为对初始下杆的精确度要求太高了。如果连续撞击10个球,就需要考虑球场微小的空气流动对球的影响。连续撞击15个球,就需要考虑室内的光线,因为光子对于球的影响都要被考虑进去。连续撞击30个球,就需要考虑几乎全宇宙每个原子对球作用力和影响。在这个时候,不用说球场边人的呼吸或者交谈,就算是一个人睁眼还是闭眼,都会对最终的结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这就是混沌系统的作用原理。关于混沌系统,有一句话非常著名: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其实,这完全可以用另一句话来代替:你此刻是否观察,会决定连续撞击30个球之后它是否进洞。
这是被唯物主义者忽视的第一个问题:观察对存在带来的巨大影响。
有幅画很出名,只看黑色的部分,是魔鬼,只看白色的部分,是天使。这看似是一种巧妙的颜色布局,反倒映射着深刻的道理。
唯物主义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一种原本的固定状态,就像开头所说的那块石头,不管你看不看,石头都在那里。但是,事物真的会有一种恒定的状态吗?其实是没有的。或者说,即使有,对我们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前面已经说明,一旦观察,它就会被改变。但完全的恒定状态是独立的,不允许被改变,因此也就不允许被观察),它就像那个小孩开头提到的龙一样虚无。
当然,如果硬要比喻,我觉得纯粹的客观世界,像是一个完全黑暗的小屋中的一缕混沌的光芒,而我们所熟知的这个世界,只是投影在屏幕上的成像。既然如此,如果用绿色的屏幕来投影,可能看到一篇春色;用红色的屏幕来投影,就会看到一片火海;而如果用黑色屏,则什么也看不到。如果再考虑不同的角度对成像的影响,就更加千奇百怪了。
但最终,谁也说不清那片混沌的光雾是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成像而已。
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根本不存在也没有意义,最重要、最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家早已说出了这个世界的真谛。
然而,最重要的却并非是孰对孰错,而是世界观的转变会带来什么?
机械的唯物主义者认为所有事物有自己本质的面貌,这个世界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认同自己所看到的,一旦别人看到的和自己不一样,就势必会爆发激烈的冲突,直到一方将另一方制服(不管用任何手段)为止。
自从认识到唯物主义的缺陷后,再看到自己不同意、不舒服的事物,第一时间不再认为自己是对的。相反,我会考虑观察方式的区别和观察者的自我局限,最后才会怀疑到事物的本征属性上。
我终于理解,所谓的唯心主义,并非是迷信和伪科学,而恰恰是更加科学地考虑到观察、成像和事物本征属性的关系。唯有这种世界观,可以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性、体察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