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多人的眼里,为人立世,总有个念头盼想啥的。其实多问一句,人到中老年,是为谁而拼搏:为子孙后代,还是为自己而活?其实也不难选择,话语里听得出,大多数人会想到他人而忽略了自己,辛苦操劳一生,打拼奋斗一辈子,也就是一个朴素的愿望,看子孙满堂,其乐融融。
如我的母亲常说一句话,人都是一辈辈这样过下来的。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繁衍生息就是这样一辈辈传下来的。但是,每个时代都在进步,都有着时代的发展,所以,物质条件丰富充沛的同时,人类的思想精神文明也随之而被提升,世人的精神世界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境界一下子变得大起来。如我的母亲也经历了缺吃少穿的匮乏,但她终归还是读了几年书的,按说她也算是受过教育的人,但一样有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如今赶上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新事物还是很快,当然也会有一边享受着新时代的便利生活,一边也会念叨着过去的淳朴美好……所以,我总会说她是幸福中纠结着生活,不可能很好感受生活中更多的乐趣与美好。
传统认知,子女是父母努力勤奋打拼的动力。无论能力多大,无论背景如何,大部分皆是如此。尤其是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人到中年之后,一系列的工作生活压力就会无形增加,不知不觉中被忽略的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大部分人就开始着急忙活起来。清醒理性的就会给自己的身体做全面检查,配合医生的治疗或建议,关注到自己的健康问题时,也会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当然也有部分人会想的很多很远,要不讳医忌医,要不就是有病乱投医……心乱一团麻的状态。当然人都有一个从怀疑、否认、拒绝到接受事实的过程。
时代的快节奏、高物价等因素,确实影响着人的心态,内卷着人的情绪焦虑。为人父母者,更是处心积虑为子女忘我付出。对于一些五零六零后来说,尤其是辛劳一辈子的务工人员,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养老问题,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与规划。就像我母亲说的人都是一辈辈这样子过来的,而如今,传统的三代、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少,以后要靠子女的想法也只能越来越弱化。
每次与母亲聊天,说起健康问题,她就会说起那些还在小区操劳着的同龄人,或一些大病后行动不便的人,她也会感叹说人生不易。我都会趁此机会提醒她,自我照顾的必要性、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按说父亲的退休工资足以满足他们两个晚年的衣食无忧,但一辈子的节俭习惯不可能说改变就改变的。吃不再是问题,如何健康的吃、吃出健康,才是他们需要知道的。
如何沟通让他们自我认知改变,话题切入的角度很重要。我知道父亲很固执,虽然他接受新事物比我的母亲要快,反而我会对母亲交流的多一些,围绕着她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实际场景,谈到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谈到少生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目的就是也让她们明白,只要自己身体好,一切都不是什么事,自己能吃能喝能走能玩,耳不聋眼还能看得清,就可以享受一切美好的新事物。
自己开心,晚辈放心,这样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每一个老年人所要拥有的。母亲对这句话是慢慢听进去了,虽然仍会对芥蒂的往事重提,对于父亲的暴脾气依然会忿忿不平,但自我关注还是多了些,健身广场上力所能及的项目都去做一做,和小区里一些聊得来的老姐妹一起去逛逛街聊聊天……她的精神状态也在不觉察中有了改善,也希望老父亲能慢慢被她带动。
健康为了谁?首先为了自己,生活有质量不遭罪。为了子女,支持工作生活减少拖累。其实,道理很简单,但要明白就没那么容易。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