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那时文革刚结束,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
他们都是一个县的,父亲家在城里,家里兄弟姊妹多,工人家庭,家境一般。母亲家在农村,教师家庭,家风醇厚。
当时父亲在部队,刚提干,排长。母亲在乡卫生院上班,知书达礼,相貌俊美。
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介绍人是母亲的亲嫂子,跟我父亲曾在一个青年点下乡。
可以说,介绍人,也就是我舅妈,在这桩婚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她的背书,姥爷才会对父亲产生信任。
父亲身高一米六多,但头脑灵活弥补了身高的不足。当时他从部队休假回来,与母亲见面后,想进一步发展,就尾随母亲来到姥姥家,一来悄悄考察一下母亲的家庭情况,二来也为今后约会提供方便。
父亲还找到自己认识的,当时跟母亲一个农场上班的长辈,请求他给自己和母亲牵线。谁知对方说:“这事啊,恐怕人家不会愿意。”这样,父亲心里就有数了,知道这个相处对象是块“天鹅肉”。
就这样,父亲对母亲展开追求,除了约会,休假结束回到部队也会给母亲写信。小时候我还见过那贴着邮票的一封封信,有的是父母结婚以后的通信,等到我识字后,那些信都不知散落到哪里了。
除了父亲的主动追求,再加上介绍人适时的优点介绍,姥爷对父亲很认可:现役军人,乐于助人,家庭本分……那时的人都很传统,既然姥爷比较认可,母亲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记得小时候,下午下班后,常常是父亲买了豆腐,母亲下班后也买了豆腐;父亲买了土豆,母亲下班也买了土豆,我姐说这是他们俩的有默契或心意相通。
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收拾房间,常常说:“把房间收拾一下,这样你妈下班回来,看到房屋整洁会很高兴。”而现在,父亲很少做家务,也很少支使我们做家务,而是直接支使母亲做这做那,好像母亲做家务是天经地义。
现在,他们仍然为了子女,乃至孙辈而操持。没事也会打打牌,偶尔跟老朋友一块吃个饭。
这就是父母的爱情,虽然现在已平淡如水,但依然相濡以沫。父亲有时会强势一点,母亲会忍让一些,但是,这就是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