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篇八佾,主要讲的是孔子谈论礼乐的问题。
开篇第一句很有意思,是这样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这后两句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的原意是:这样的事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忍心呢?可是现在好多人还用错这句话,把这句话理解为:这事你都能忍,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了。其实对于生活来说本不该如此的严肃,非要知道哪句话出自哪里,是个什么意思,我们喜欢按自己的理解而去解释某句古文而作为生活的笑料,供大家玩笑一回,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但是有些时候 却不能不严肃对待比如,如果我是一位老师,再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是需要严肃的,需要知道某句话具体的含义,出自哪里,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误人子弟。
在论语的前三篇里有两个人得到了孔子的肯定说:“可与言《诗》矣。”一个是颜回这个是子夏,颜回就不用说了,孔子弟子三千颜回在孔子的心里可以说在前三之内,虽然他并不富裕,但言谈举止以及学习态度和能力都受到孔子的肯定。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可以看出孔子对《诗》也还是挺重视的,也不是谁都可以与之谈《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