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意与“造血比输血更为重要”相通。垂钓之乐,不在于捕鱼,而在于享受闲逸舒适的这一过程。近来随朋友、长辈学习垂钓之技,从认识鱼饵、配鱼料到上鱼饵、甩鱼竿,从装鱼线、鱼鳔到调鳔、找底再到静候鱼儿上钩,这里面都含有一行的本领。垂钓非我所长,也谈不上嗜好,这么多年来,垂钓的次数瓣着手指头也能够数过来,自然就谈不上经验,只能闲笔。
闲诌垂钓,上系国事国运,下系性命生活
言及国事,姜太公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闪光,“愿者上钩”,钓来了西周文王,也成就西周灭商兴盛的伟业,也是千里马得遇伯乐的典范。就近言事,乃是美国亚洲鲤鱼之事,因其国人不能惯用筷子,故而不能善食亚洲鲤鱼,导致生态圈食物链遭到破坏,亚洲鲤鱼的快速繁殖成灾。
古时,樵夫渔民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依靠砍柴打鱼为生;他们虽然处在社会生活中的底层,但乐观豁达、勤劳质朴,有时候也是社会变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违背天意私改降雨点数时间导致丧命,原因就起于垂钓;过于贪婪的垂钓,干系着身家性命。
闲诌垂钓,文人多有诗词,借垂钓抒怀人生
唐代诗人胡令能作有《小儿垂钓》一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生动讲述了一个蓬头青嫩的小孩钓鱼时的情景,小孩侧身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身影;小孩对于问路人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担心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这是对生活、对垂钓细腻的描写。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太白先生在《行路难》中的句子,引用了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商开国重臣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后受商王重用的典故。借以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愿望。
白居易早年喜爱钓鱼,其垂钓之诗有多首,其《垂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乃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此诗体现了白居易人生的前后两期,从“志在兼济”走向“独善其身”。诗句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概述人生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的变化;展现了一个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在经历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
闲诌垂钓,既是情怀休闲,更是定力与毅力
腾讯新闻中,不时有某处某人垂钓到少见大鱼的消息,前些日子,看到了垂钓到鳄鱼的新闻,还是外来物种。今日,物质生活已然相当丰富,一部分人已无衣食之忧虑,每逢闲暇,外出垂钓已是休闲放松的好法子。忙碌的工作之后,寻一平静的湖面,在树阴之下,凝心静气,候鱼儿上钩,享受垂钓之乐。期间,更让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独寻蹊径,自我陶冶。同样是对人定力的考验,没有足够的定力,就难以久坐冷板凳, 躁动之中也就没有了那份淡定从容。
一个德国孩子钓鱼的故事,在微信群传得很火热,其内容是德国小孩在钓鱼过程中,严格遵守当地法规,携带一根钓竿、执照钓鱼、自带一把尺子丈量鱼尺寸的细节。深层次的反映了德国的教育,反映了其民众的“严谨”、“勤奋”。文中最后引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作总结。联想到几日后的高考,而之前对各省高考名额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也饱受争议,然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名校的光环,更在于溪边垂钓的江上也可治国平天下的才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