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3分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经济上,几乎都没用有余裕去“享受青春岁月”。但即便在那时,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阅读。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
尽管词汇和表达的数量有限,但只要有效地进行搭配,通过运用不同的搭配方式,也可以十分巧妙地传情达意。也就是说“根本无须罗列艰深的词汇”,“不必非用感人肺腑的美妙表达不可”。
那么,写点什么好呢:
-
想当小说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读书。尤其是青年时期,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书。
-
其次(恐怕先于动笔)要做的,我觉得应该是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身边来来去去的各色人物 / 周围起起落落的种种事情,不问三七二十一,认真仔细地加以观察,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虽说是“反复考虑”,却没必要急于对事物的是非价值做出判断。要尽可能地保留结论,有意往后拖。重要的不是得出了明了的结论,而是把那些来龙去脉当作素材,让它们以原汁原味的形态,历历可见地留存在脑海里。
-
对小说家而言,仔细收集和积攒故事需要的素材仍然极其重要,这个事实恐怕到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假如你立志写小说,就请细心环顾四周。
那么,要想获得持久力,又该怎么做呢?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养成基础体力。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
几乎是无需理由地去跑。有一句话至今不变,对我来说就像祷语一般,那就是“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村上坚持了三十年不间断地每天跑步。
当然,说到这种坚韧,它就像身体的坚韧一样,不是要同他人较量竞争,而是为了让此时此刻的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虫牙阵阵作痛,就无法安坐在桌前写小说。哪怕你大脑中有多么美妙的构想,有多么坚定的一致要写小说,有多么丰富的蔡虎去创作优美的故事,可如果肉体连续不断地被物理性的疼痛袭扰,就不太可能集中心力执笔写作了。
我属于那种对自己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就要全神贯注追求到底的性格。
就是说书中描写的种种感情,差不多都感同身受的体验了一番,在想象中自由的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间,目睹了种种奇妙的风景,让种种语言穿过自己的身体。因此,我的视点多少变成了复合型,并不单单立足于此刻的地点凝望世界,还能从稍微离开一些的地方,相对客观地看看正在凝望世界的自己的模样。
集中心力聆听对方发言,抹杀自己心中意识流般的东西。做不到这样的切换,就不可能一丝不苟地听别人讲话。
故事原本就是作为现实的隐喻而存在的东西,人们为了追上周围不断变动的现实体系,或者说为了不被从中甩落下来,就需要把新的故事,即新的隐喻体系安置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将这两个体系(现实体系和隐喻体系)巧妙地连接起来,换言之,就是让主观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沟通、相互调整,才能勉强接受不确定的现实,保持头脑清醒。
公众号.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