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顺势而为”也是质量工具》的文章,觉得很有趣,转发到质量交流群中,引起了不少质量人的共鸣,看来,在目前的企业中,质量人要想长治久安,有所做为,对“势”的把握和运用,不能不高度重视,下面转此文章,也欢迎您的点评!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述了“顺其自然”的故事。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玩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真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凡是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为求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看出人要懂得“顺其自然”。
质量人碰到的问题太复杂了,老钻说质量管理属于交叉学科中的交叉学科,确实是有道理的。也有很多人说称职的质量人是全才,即懂生产又懂工艺,即懂管理又懂沟通艺术,即懂人资培训又懂成本控制,还要懂很多有的没的。。。。。。质量人不是通才确实能算个全才了。质量人为什么要懂这么多呢?因为不懂没法做好质量工作。但是我们质量人真的都可以做到“全才”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即使有,也只是代表的极少数。那余下的绝大多数的质量人怎么办呢?所以才会有了标题:顺势而为也属质量工具的说法。
顺势而为首先得知道“势”。“势”来自于哪?这个“势”不只来自于老板、总经理,还来自于客户、第二、三方审核、甚至重大质量事件、数据等。知道了“势”,其次就是“借势”,如何“借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鄙人就不废话了……“借势”借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呢? “等”字尔。不想“等”,拍案而走亦不是不可。质量在于中国,还处于普遍不被重视的阶段,不重视不是因为老板的质量意识差,相信再不重视产品质量的老板都不会说:“我就是要卖烂货的”。如果你问我那中国质量不好,在国外市场属于劣质产品的形象的根源在哪?我会告诉你:“请看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推进的一系列的所谓标准化工作。”
写着写着,就有点不淡定了。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分享的不错的话,支持下,以后继续努力更文。分享的不好的话,更得指教一二,便于我纠正预防并持续改善。
遇上难越的坎儿的时候,与其纠结、愤恨,不如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倒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做质量的不淡定不行。
群友的点评:
-我觉得顺势而为比较好!理由:
1.不知道痛,就不知道做得有多差,只有质量成本严重影响到老板的利润,大家才能反思!
2.借势而为,也是推动全员质量意识的需求,让公司各级人员认识到质量是公司生存之本,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
3.所以,借势而为,我们将推动取消过程产品质量检查,只培训过程管理控制!
-借势而为事半功倍
-质量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顺势而为”不同时期要做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要从实际出发,融入先进的方式,切勿小企业出现大企业病。但是这种“把握”很难,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思维,做为中层管理者就需要“借势”来扩宽决策者的思维,影响他,以此来达到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
-谈顺势、借势,是有势可顺可借,老板重视是势,客户要求是势,二三方审核是势,那么,无势可借时,又该如何呢?
-有时候是这样,质量人就要学会多种技能,包括变通
-顺势而为 中庸之道;给中国质量时间,一切都会好的
-顺势而为,质量管理很多时候要借势“演戏”,来提升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当年海尔砸冰箱就是顺势而为,通过“演戏”对人们的意识形成一次一次的碰撞,改变人们对质量认识的心智模式
-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在势面前,个人力量可以放大,阻力也就变小。没有势,个人力量算个屁。
文章来自网络,品质纵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