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天听课时,无意脑海中翻起了这一句,思来想去,只得一普普通通的结论——太短。
问朋友,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笑了笑,回答说:“去死呗。生与死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来,再赤裸裸的去啊。”这样的回答并没有错,生命本质固是如此,生与死确是在循环之间,但不知为何竟语塞而沉静下来,他的想法总让人觉得悲观。
几天前和同系朋友一起午餐时聊了很多,泛泛几语中,说起了环境与资源,我总爱问,便打趣她:“你说,以后要是资源枯竭了,我们可怎么办啊?”朋友给我一个安慰的笑容后,认真的回答说,“放心吧,我们这一代倒是轮不到地球流浪的那日。”我赞同,但觉得也正是如此,我们这一代肩上恰是要沉重许多。再把待人接物的目光移到自己身上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为我的将来打下过什么基础,只是跟随人群马不停蹄的生活罢了。
思随笔·路口(1)少时,我跟着家人,他们不停的走着,在学校的大门前,告诉我:你该进去了。然后我停下,他们摆摆手继续走。在各种兴趣班的入口,他们同样言简意赅,“或许这样会对你更好。”学生时代的人生平稳而繁重,一切都有他们为我打理好。我该上什么高中、女孩子必须要会的课外技能等等。可是渐渐的,他们走的慢了些,时常还停下歇歇,但依然不忘向我摆摆手,示意我不要停继续走。
以前以为生活的岁月静好,不过是父亲渐低渐驼的背和母亲悄无声息间挑染了发髻的丝丝白发。曾经的我,讨厌父亲喋喋不休的教诲,更讨厌母亲的柴米油盐、市侩圆滑,但如同一瞬间、一霎时的触动般,懂了,全懂了。昔日的韶光美景中,父亲也曾挥墨染宣、大抒情怀,母亲更是娉婷婀娜,柳叶眉下丹凤眸,只是前行的风尘总是漠然,岁月从不饶人。
思随笔·路口(1)如今的我,继续前行着,却时时陷入生活的怪圈,求真知而不得。朋友中,有的看透了,人们唏嘘他,这样的人生真可悲。而有些人,又陷入了疯狂的沉溺,沉溺为自命不凡的“大人”,沉溺到庸俗的乌合之众中去。这其间的因与果,我不得而知,也不妄去知。我不知自己是否会同他们般难舍难分,也不知自己真是否就“不问归期,不问去处”,我不知道。
我觉得自己可能是形式主义悲观者,但同时也是值得一提的乐观派。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高尚的情怀于我来说,不达。或许那位看淡世事的朋友现在以游刃有余的做到了,同他交谈时,这种思想上的高低总是让我语塞而不终。我羡慕他,也害怕他的那种境界。况且城外三餐极少出屋,远离人群的生活我做不到,又怎么能成他的样子呢?
网友评论